送任处士归太原

一虏动边陲,用兵三十万。

天威岂不严,贼首犹未献。

自古王者师,有征而不战。

胜败系人谋,得失由庙算。

是以天子明,咨询务周遍。

直欲采奇谋,不为人品限。

公车百千辈,下不遗仆贱。

况于儒学者,延纳宜无间。

如何任生来,三月不得见。

方兹急士时,论择岂宜慢。

任生居太原,白首勤著撰。

闭户不求闻,忽来谁所荐。

人贤固当用,举缪不加谴。

赏罚两无文,是非奚以辨。

遂令拂衣归,安使来者劝。

嗟吾笔与舌,非职不敢谏。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敌入侵边境,调动三十万大军。
天威何等威严,敌人首领还未投降。
自古以来的明君,出兵但不轻易战斗。
胜负取决于人的智谋,得失在于深思熟虑的决策。
因此天子明智,广泛咨询意见。
他只想采纳奇思妙策,不限制人才的品行。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能被接纳。
更何况儒学之士,应无差别地接纳。
为何任生来了三个月,还未能见到?
现在正是急需人才之时,选拔不应迟缓。
任生在太原,一生勤奋著书。
他闭门不出,无人推荐却突然来访。
贤能之人理应任用,即使举荐有误也不责怪。
奖惩没有明确标准,如何分辨是非?
于是他拂袖而去,这怎么能让后来者受到鼓舞。
哎,我的笔和言辞,非职责所在不敢直言劝谏。

注释

虏:敌人。
边陲:边境。
天威:天子的威严。
贼首:敌人首领。
王者师:明君的军队。
庙算:深思熟虑的决策。
公车:朝廷征召。
仆贱:地位低微的人。
延纳:接纳。
无间:没有差别。
任生:某位名叫任生的人物。
三月:三个月。
急士时:急需人才的时候。
论择:选拔。
太原:地名。
著撰:著书。
拂衣归:辞职离去。
来者:后来的人。
劝:鼓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送任处士归太原》,表达了对任处士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未被及时任用的惋惜。诗中首先指出任处士因一敌之动引发边疆紧张,朝廷动员大军,但并未轻易发动战争,而是强调谋略和庙算的重要性。诗人批评了决策过程中的不足,即未能广泛咨询,导致任处士这样有才之人三个月未能得到召见。他强调在急需人才之际,不应忽视任何贤能之士,尤其是像任生这样的儒学者。

诗中批评了选拔机制的局限,认为任生因为出身或推荐问题而被忽视,这导致了奖惩不明,是非难辨。最后,任处士因此选择归隐,这对后继者无疑是一种打击。诗人以自己的笔墨和言论为限,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表明自己作为官员,虽非其职,但仍感责任在肩,希望能有所谏言。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对人才选拔和治国之道的思考。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送刘十三南游

决决汴河流,橹声过晚浦。

行客问吴山,舟人多楚语。

春深紫兰泽,夏早黄梅雨。

时应赋登眺,聊以忘羁旅。

形式: 古风

送刘秀才归河内

落日古京门,车马动行色。

河上多悲风,山阳有归客。

朽箧蠹虫篆,遗文摹鸟迹。

言干有司知,岂顾时人识。

山陂岁始寒,霰雪密已积。

还家宁久留,方言事征轭。

形式: 古风

送刘学士知衡州

杨子懒属书,平居惟嗜酒。

一沐或弥旬,解酲须五斗。

淡尔轻荣利,何常问无有。

忍忆四马归,行为一麾守。

湘酎自古醇,醽水闻名久。

簿领但盈几,圣经不离口。

湖田赋稻蟹,民讼争垄亩。

兀尔即沈冥,安能知可否。

聊为寄情乐,岂与素怀偶。

藏器思适时,投刃宁烦手。

行当考官绩,勿复困罂缶。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送吕夏卿

始吾尚幼学弄笔,群儿争诵公初文。

嗟我今年已白发,公初相见犹埃尘。

传家尚喜有二子,始知灵珠出淮滨。

去年束书来上国,欲以文字惊众人。

驽骀群马敛足避,天衢让路先骐驎。

尚书礼部奏高第,敛衣襆砚趋严宸。

曈曈春日转黄伞,蔼蔼赋笔摛青云。

我时寓直殿庐外,众中迎子笑以忻。

明朝失意落人后,我为沮气羞出门。

得官高要几千里,犹幸海远无恶氛。

英英帝圃多鸾凰,上下羽翼何缤纷。

期子当呼丹山凤,为瑞相与来及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