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秀才西归

白子来自西,投我文与书。

升阶揖让席,言气温且舒。

万辙走声利,独趋仁义涂。

仁义荒已久,斤锄费耕除。

吾常患力寡,欣子好古徒。

终当竭其力,刬治为通衢。

旗旄侍天子,安驾五辂车。

尽驱天子民,垂白歌其隅。

子其从我游,有志知何如。

形式: 古风

翻译

白子从西方来,赠我文章和书信。
他登上台阶,谦恭地入座,言语温和而舒缓。
众人追求名利,唯有你走向仁义的道路。
仁义之道久被遗忘,需要用斧头锄头去恢复和清理。
我常感力量不足,欣慰你喜好古道,志向坚定。
我将倾尽全力,开辟出一条通达的大道。
你的旗帜侍奉天子,你将乘坐华丽的五马车。
你将带领天子的百姓,老矣仍能欢歌在那大道旁。
你愿随我同行吗?有志向又能如何实现呢?

注释

白子:指友人。
文与书:文章和书信。
揖让:古代礼节,表示敬意。
温且舒:温和且舒缓的言辞。
万辙:众多道路。
仁义涂:仁义之路。
斤锄:农具,象征辛勤劳动。
患力寡:担心力量不足。
好古徒:喜好古道的人。
通衢:大路,畅通的道路。
旗旄:旗帜,代指显赫的地位。
五辂车:古代五种不同颜色的车,象征尊贵。
垂白:年老头发花白。
游:交往,共事。
知何如:意指实现抱负的能力或结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白秀才西归》。诗中,诗人以热情洋溢的笔触,描绘了白秀才从西方来访,带来了文章和书信,举止谦恭有礼,言语温文尔雅。他与众不同,不追逐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选择走仁义的道路,这在当时显得尤为珍贵。诗人感慨社会风气的浮躁,赞赏白秀才的复古情怀,表示愿意与他一起努力,清除障碍,将仁义之道拓宽为众人通行的大道。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想象白秀才将来可能因德行高尚而受到朝廷重用,百姓在他的引导下安居乐业,他自己则老矣仍能陪伴在旁,共享这份宁静。最后邀请白秀才一同追求理想,表达了对他的期待和鼓励。

整首诗情感真挚,寄寓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道德复兴的期盼,体现了欧阳修的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精神。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送龙茶与许道人

颍阳道士青霞客,来似浮云去无迹。

夜朝北斗太清坛,不道姓名人不识。

我有龙团古苍璧,九龙泉深一百尺。

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

形式: 古风

送任处士归太原

一虏动边陲,用兵三十万。

天威岂不严,贼首犹未献。

自古王者师,有征而不战。

胜败系人谋,得失由庙算。

是以天子明,咨询务周遍。

直欲采奇谋,不为人品限。

公车百千辈,下不遗仆贱。

况于儒学者,延纳宜无间。

如何任生来,三月不得见。

方兹急士时,论择岂宜慢。

任生居太原,白首勤著撰。

闭户不求闻,忽来谁所荐。

人贤固当用,举缪不加谴。

赏罚两无文,是非奚以辨。

遂令拂衣归,安使来者劝。

嗟吾笔与舌,非职不敢谏。

形式: 古风

送刘十三南游

决决汴河流,橹声过晚浦。

行客问吴山,舟人多楚语。

春深紫兰泽,夏早黄梅雨。

时应赋登眺,聊以忘羁旅。

形式: 古风

送刘秀才归河内

落日古京门,车马动行色。

河上多悲风,山阳有归客。

朽箧蠹虫篆,遗文摹鸟迹。

言干有司知,岂顾时人识。

山陂岁始寒,霰雪密已积。

还家宁久留,方言事征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