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已经多次经过扬子江的渡口了,江上的风波依旧,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
仅仅只有西驰的太阳比我忙碌,向南移去的青山冷冷地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
孤枕独眠,难以忍受乡思的煎熬,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地散落在各地,只能黯然神伤独对江上沙鸥吟诗。

注释

扬子江:即长江。
扬子,本是扬子古津渡附近一座桥名。
因这古津渡是时还无名,人们就用“扬子”来称此津渡。
隋末,朝廷又在此设扬子镇,又用“扬子”来名镇。
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废扬子镇,置扬子县。
后又因扬子津、扬子县而将令仪征、扬州一带的长江,称为扬子江。
近代,人们又将长江统称为扬子江。
几问津:几次求渡。
津,渡口。
问津,询问渡口。
风波:比喻纠纷或患难。
西飞白日:指夕阳。
南去青山:因为渡江北上,故云。
不胜:犹言不堪,难忍。
敝裘:破旧的皮衣。
帝京:既指天帝住的地方。
也指皇帝住的地方。
交游:结交朋友,也指朋友。
落落:稀疏貌。
怆:伤悲;凄怆。
吟对沙鸥:古之高人逸士常以沙鸥为友,叫做“鸥社”“鸥盟”。
诗人自觉交游零落,只好把新作对沙鸥来吟子。
沙鸥:一种水鸟。
怆神:黯然神伤。

鉴赏

此诗《渡江》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描绘了诗人渡江时的复杂心情与感慨。首联“杨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以杨子江为背景,点明地点,同时以“问津”暗喻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探寻,而“风波如旧客愁新”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江面风浪时,既有往昔的忧愁,又有新的忧虑,情感深沉。

颔联“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日和青山赋予情感,白日“忙于我”,似乎在忙碌中忽略了诗人,而青山则“冷笑人”,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城尘”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孤枕”与“乡国梦”的对比,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与对故土的深深思念;“敝裘犹带帝城尘”则暗示了诗人曾身处繁华都市,如今却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充满了无奈与辛酸。

尾联“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收束全诗,诗人感叹昔日的朋友如今四散各地,形单影只,只有沙鸥相伴,更显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整首诗通过对渡江场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故乡的深切怀念与感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送罗应魁调官福建

江右衣冠此丈夫,才于玉陛听传胪。

百年事业丹心苦,万世纲常赤手扶。

郭隗台前折疏柳,考亭祠下埽寒芜。

问渠荣辱升沉事,天际浮云自有无。

形式: 七言律诗

送陈士贤御史督学南畿

晓辞清跸沐殊恩,金阙东头赐玉樽。

岂为宪臣虞醉饱,要令文教布乾坤。

渊渊洙泗有流派,渺渺江淮无点浑。

更喜春风报消息,几多桃李在公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翰林三同年调官

堂堂翰苑三君子,侃侃伊用一辈流。

日月当天容直道,雷霆震地肯低头。

衡湘路远何须惜,州县官閒且自由。

寄语南闽旧提举,此生端不愧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杨编修维新闻喜韵(其一)

喜气朝从驿使来,金函桂籍到容台。

千人入试百人中,两弟登科一弟魁。

都下群公誇竞秀,关西诸子总奇才。

黄封内酝须多领,更向春风听荐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