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夜的独特景象,诗人通过对春夜情怀的抒发,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春夜阑,春恨切”,设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春夜愈发深沉,春意愈加浓烈,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春恨。
接下来的“花外子规啼月”则是在描绘一种静谧而美好的夜晚景致,其中“子规”指的是杜鹃鸟,它们在花间啼叫,似乎与明亮的月光相呼应,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然而这种宁静的夜晚却也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人不见,梦难凭”,诗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即使是通过梦境,也难以实现与他们相见的心愿。“红纱一点灯”则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那一丝微弱的灯光,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点希望。
“偏怨别,是芳节”,这里的“偏怨”有种无可奈何之感,似乎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对离别的不舍和怨恨特别强烈。紧接着,“庭下丁香千结”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丁香花开满庭院,是春夜中又一处生机勃发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诗人通过描绘清晨薄雾散去、朝霞初现以及燕子在屋檐间自由飞翔的情景,传达了时间流转和自然界的无常,同时也给人以希望与新的开始。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抒发春夜思绪之作。
不详
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新春燕子还来至,一双飞。
垒巢泥湿时时坠,涴人衣。
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
月照纱窗,恨依依。
双双蝶翅涂铅粉,咂花心。
绮窗绣户飞来稳,画堂阴。
二三月,爱随风絮,伴落花,来拂衣襟。
更剪轻罗片,傅黄金。
桃花流水漾纵横,春昼彩霞明。
刘郎去,阮郎行,惆怅恨难平。愁坐对云屏,算归程。
何时携手洞边迎,诉衷情。
鸳鸯交颈绣衣轻,碧沼藕花馨。
偎藻荇,映兰汀,和雨浴浮萍。思妇对心惊,想边庭。
何时解佩掩云屏,诉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