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棹舟送大历寺灵聪上人不及

万峰秋尽百泉清,旧锁禅扉在赤城。

枫浦客来烟未散,竹窗僧去月犹明。

杯浮野渡鱼龙远,锡响空山虎豹惊。

一字不留何足讶,白云无路水无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群山中的秋天已尽,百道清泉格外清澈,古旧的锁挂在赤城山的禅寺门上。
枫树边的渡口有客来访,烟雾还未消散,竹制的窗户内僧人已离去,月光依然明亮。
酒杯漂浮在荒野的小渡口,鱼龙似乎都远离了此地,僧人的锡杖声在空山中回响,惊动了虎豹。
一个字也没留下,这有何奇怪,白云缭绕无路可寻,流水无情无意。

注释

万峰:众多的山峰。
秋尽:秋天结束。
百泉清:上百条泉水清澈。
旧锁:古老的锁。
禅扉:禅寺的门。
赤城:地名,这里指赤城山。
枫浦:长满枫树的水边。
客来:有客人到来。
烟未散:烟雾尚未消散。
竹窗:竹子做的窗户。
僧去:僧人已经离开。
月犹明:月亮仍然明亮。
杯浮野渡:酒杯漂浮在野外的渡口。
鱼龙远:鱼和龙(比喻水中的生物)远离。
锡响空山:僧人所持锡杖在空山中的声响。
虎豹惊:虎豹被惊动。
一字不留:没有留下任何字迹。
何足讶: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白云无路:白云之中没有路径可循。
水无情:流水没有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景,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万峰秋尽百泉清”一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示了深山中的秋色与溪流之清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两者的结合,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蕴含着诗人对于心灵净化和精神世界的追求。

“旧锁禅扉在赤城”则点出了诗人所处之地,既是物理上的孤独,也象征着精神上的封闭与超脱。这里的“旧锁”暗示了时间的沉淀,同时也强调了一种对外部世界的隔绝和对内心世界的守护。

接下来的“枫浦客来烟未散,竹窗僧去月犹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过往游子与当下修行僧侣的一种纪念。这里的“烟未散”和“月犹明”,都是对时间流逝和静谧夜晚的感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情和同道之人的深切怀念。

“杯浮野渡鱼龙远,锡响空山虎豹惊”两句,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一种描绘。这里的“杯浮野渡”,可能指的是在野外的渡口边饮酒的场景,“锡响空山虎豹惊”则表现了大自然中的生灵对于人类活动声响的反应。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理念。

“一字不留何足讶,白云无路水无情”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修行之路的一种自信和豁达。这里的“一字不留”,意味着对过去经历的彻底放下,而“白云无路水无情”则是对未来道路的坦然接受,表明了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秋色和禅院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友情与修行之路的反思,展现出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和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凌歊台

宋祖凌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凌歊台送韦秀才

云起高台日未沈,数村残照半岩阴。

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遰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哭杨攀处士

先生忧道乐清贫,白发终为不仕身。

嵇阮没来无酒客,应刘亡后少诗人。

山前月照荒坟晓,溪上花开旧宅春。

昨夜回舟更惆怅,至今钟磬满南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

微风起画鸾,金翠暗珊珊。

晚树垂朱实,春篁露粉竿。

散香蕲簟滑,沈水越瓶寒。

犹恐何郎热,冰生白玉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