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慎欣然亦作一绝,送客出门,归入室,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余,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详。乃追次慎韵(其二)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

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大士怎能有生死之念?
凡夫俗子又在哪里寻求人生的通达呢?

注释

大士:指佛教中的菩萨,修行极高、超脱生死的存在。
生死:佛教中指生命的出生和死亡,象征着轮回或涅槃。
小儒:指儒家学者,这里泛指一般读书人。
穷通:困厄与显达,指人生境遇的好坏。
偶留:偶然留下。
吷:细微的声音,这里比喻微言大义。
千山:形容众多的山峰,象征广大地域。
万窍风:比喻世间万物,风吹过各种孔窍,象征影响力广泛。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和互动,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修行与自然的感悟。"大士何曾有生死"一句,借用禅宗思想,提出大智之士对于生死看破看透,不再执着。紧接着"小儒底处觅穷通"则是说普通学者在低下的地位上寻求通向光明的途径。

第三、四句"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意境开阔。诗人偶然在高山之巅留下一口气,这股气息化为世间无数的洞察力和智慧,如同清风拂面,让人感到凉爽、舒畅。

整首诗通过对比大士与小儒,以及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豁达心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余过温泉,壁上有诗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混常流。问人,云:长老可遵作。遵已退居圆通,亦作一绝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书李公择白石山房

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

若见谪仙烦寄语,匡山头白早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庐山二胜,并叙(其一)开先漱玉亭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鱼军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形式: 古风

庐山二胜,并叙(其二)栖贤三峡桥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