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国争名地,吾师独此闲。
题诗招上相,看雪下南山。
内殿承恩久,中条进表还。
常因秋贡客,少得掩禅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栖白上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万国争名地,吾师独此闲。"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繁华世界与寂静山林的对比图景。"万国争名地"指的是世间纷扰,万邦争斗,以求得一席之地,而"吾师独此闲"则显示出诗人所崇敬的师傅栖白上人超脱尘俗,独享宁静。
"题诗招上相,看雪下南山。" 这两句中,“题诗”是指诗人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对栖白上人的敬仰之情;“招上相”则显示了诗人希望师傅能够看到自己的诗作,感受到这份心意。"看雪下南山"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诗人或许在这样的静谧中寻找灵感,或是对栖白上人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内殿承恩久,中条进表还。" 这两句中的“内殿”、“中条”可能指的是宫廷内部的某个位置或职位,“承恩久”则意味着长时间受到了皇帝的恩宠;“进表还”则是指朝臣上表奏报之后再次返回来往。从这两句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曾在宫中担任过一定的职务,但心中的平静并未因此而改变。
"常因秋贡客,少得掩禅关。"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常因秋”时节去拜访栖白上人,可见其对师傅的尊敬与友情;“少得掩禅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渴望能像栖白上人那样超脱尘世,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闭关修炼。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于栖白上人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对于平静生活状态的向往。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长想寻君道路遥,乱山霜后火新烧。
近闻移住邻衡岳,几度题诗上石桥。
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
风骚味薄谁相爱,攲枕常多梦鲍昭。
诗家为政别,清苦日闻新。
乱后无荒地,归来尽远人。
宽容民赋税,憔悴吏精神。
何必河阳县,空传桃李春。
愤愤呕谗书,无人诵子虚。
伤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
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
秋涛看足否,罗刹石边居。
半年离别梦,来往即湖边。
两幅关山雪,寻常在眼前。
项容藏古翠,张藻卷寒烟。
蓝淀图花鸟,时人不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