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

暝色复已夕,雨声全未疏。

掩关颇嗜卧,篝灯空照书。

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

试作华屋想,未减严城居。

大江汹波浪,旷野风号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适非蘧庐。

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处,此境固有馀。

形式: 古风

翻译

夜幕再次降临,雨声依然密集。
我关上门,喜欢静卧,只有灯火照亮书卷。
雨点滴滴答答打在瓦沟,水流从台阶的水槽中潺潺流下。
试图想象华丽的房屋,但内心对简朴生活并无减少。
大江上波涛汹涌,野外风声凄厉呼啸。
谁能想到在这三家村,会有这样一个穷酸的读书人。
身处这广袤宇宙,何处不是暂居之所。
山河或许会变迁,楼阁终将成空。
无需寻找安心之法,抛却忧虑,忘记畏惧。
面对生死还能坦然,这样的境地仍有所得。

注释

暝色:夜晚的暗淡色彩。
复:再次。
疏:稀疏。
掩关:关闭门户。
篝灯:手持火把或油灯。
瓦沟:屋顶上的排水沟。
决溜:水流急泻。
华屋:华丽的房屋。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市。
旷野:空旷的野外。
腐儒:穷困的读书人。
蘧庐:寓所,暂居之处。
陵谷:山陵和山谷,比喻世事变迁。
楼观:楼台亭阁。
秘法:神秘的法门。
绝念:断绝杂念。
畏途:畏惧的道路,指人生困境。
生死:生与死。
馀:剩余,余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在屋内听着雨声,点滴答响于瓦沟和阶渠之间,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同时,通过对比华屋与严城居,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这句话表明诗人虽身处尘嚣,但心灵独立,不为外界所动摇。"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则是说外在环境的变化对诗人的内心世界没有影响,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达到了一种宁静和空明的状态。

最后两句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表达了诗人通过内心修养而达到一种超然的心境,不再被世俗烦恼所困扰。全诗流露出一种高洁脱俗、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境界,是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雅与清逸。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九月一日与王季夷酌别为赋十六韵

黄鹄抟秋风,一举辄万里。

飞鸣蓬蒿间,燕雀徒为尔。

王郎志凌云,英妙良可喜。

片言只字奇,采掇殊未已。

乐从长者游,论事亦亹亹。

知我中原时,早与大门齿。

流落天南端,相过不相鄙。

乃翁四男儿,君盖处其季。

家世贤弟兄,自立要如是。

古学傥有成,终身保无愧。

陋哉斗筲人,惟见目前利。

兹焉入三吴,索诗饯行李。

何补仆马饥,聊复慰深意。

可同洪乔书,尽付浙江水。

今夕灯烛凉,便当茱菊醉。

畏途重语离,瓶卧莫遽起。

形式: 古风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其八)

常佩了堂一则语,睢阳举似刘潞州。

大期不复见丙午,二老信然成古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其一)

了堂先生古遗直,贬剥私史专尊尧。

二蔡怀奸首排击,始终大节不同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东平刘左车坎止春歌

先朝相国今几家,我嗟夫子鬓已华。

琼艘颇惯倒膏乳,老来手酿尊仍洼。

百年弹指法界观,万事过眼天女花。

聊学儿曹作春瓮,唤客取醉无等差。

夜眠不觉体平粟,卯颊共眩朝蒸霞。

养生妙处本无说,我辈岂解烧丹砂。

糟床正可珠的皪,石鼎莫放声咿哑。

东风遮幕雪埋屋,坎止斋中酒初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