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四)

来复曾闻报一阳,却疑十日出扶桑。

沐猴何地非荆楚,斗虎谁人是卞庄。

迫岁星辰多薄蚀,先春云气早飞扬。

从今化国应舒暇,短晷宁为一线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社会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

首联“来复曾闻报一阳,却疑十日出扶桑”以“一阳”象征新生或希望,而“十日出扶桑”则可能暗喻长时间的黑暗或困难之后的光明。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对现实中的挑战持怀疑态度。

颔联“沐猴何地非荆楚,斗虎谁人是卞庄”运用了两个典故。沐猴即猴子,此处比喻那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行为;荆楚则是古代地区名,这里泛指任何地方。斗虎的典故出自《左传》,卞庄子是传说中的勇士,擅长捕杀猛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上种种不公与愚行的讽刺,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在面对强敌时的勇气与决心。

颈联“迫岁星辰多薄蚀,先春云气早飞扬”描绘了时间的紧迫感与自然界的不稳定性。星辰的“薄蚀”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事物的衰败,而“先春云气早飞扬”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暗示着新的开始与生机。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循环的感慨。

尾联“从今化国应舒暇,短晷宁为一线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国家治理与个人生活的美好愿景。在经历了艰难时期后,诗人期待社会能够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从容不迫。同时,“短晷宁为一线长”也体现了对时间的珍惜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五)

狂吟终岁掩闲园,莫叹年残昼易昏。

东海自来升日月,扬州从古产瑶琨。

河冰可渡终当溺,萤火为光不是温。

闭户造车知合否,东风相约一开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六)

玄鬓相看已白头,梅花时节数同游。

相思辄枉山阳驾,乘兴真来雪夜舟。

王命论存将必验,虞卿书著不消愁。

天涯知识多寥落,屈指茫茫十二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七)

家家爆竹送年除,尽说新年改旧符。

唐俗未妨歌蟋蟀,渑池终见奋桑榆。

愚公志定山堪徙,秦帝威行石可驱。

莫笑蒙庄多怪论,南鹏端的有良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八)

阴阳三食此何时,一月那闻古有斯。

雁羽畏炎知北向,斗杓随岁渐东欹。

汉兴近酉年方建,夏厄逢壬历每移。

天道即令皆可测,重华不用更陈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