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隐者不遇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近人已遁,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形式: 古风 押[俭]韵

翻译

秋天的高山景色如被染过般翠绿,寒雨稀疏时几点飘落。
兰亭美景虽在眼前却许久未至,每次面对湖光山色都心生遗憾。
听说那里隐居着一位高人,松林间升起淡淡的孤烟。
独自拄杖前往拜访,穿过弯曲的枳篱来到那扇柴门前。
笛声似乎还在耳边,但人已离去,每日仅以稀粥度日,毫不嫌弃。
不如在此暂住,共享一杯酒,山野藜藿与猿猴分享食物。

注释

高山色:秋天的山色。
寒雨霏微:稀疏而寒冷的小雨。
兰亭:著名的书法圣地。
辄怀歉:总是感到遗憾。
隐士:隐居的人。
漠漠孤烟:稀疏的炊烟。
枳篱:用枳树做的篱笆。
柴门:简陋的木门。
笛声:远处传来的笛声。
薄糜:稀薄的粥。
山藜野芋:山中的藜草和野生的芋头。
猿嗛:猿猴分享的食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色的深沉如墨,细雨轻落,增添了清冷的氛围。诗人提及向往已久的兰亭,却久未得见,每次面对湖光山色都心生遗憾。他听说山中有位隐士,松烟袅袅升起,勾起了探访的兴致。然而,当他独自持杖寻访,隐者已离去,只留下笛声飘渺和柴扉半掩。隐者虽然生活简朴,日食粗茶淡饭,但笛声悠扬,心境高洁。诗人遗憾未能与隐者共饮,只能想象他们共享山蔬野果,甚至分食猿猴争夺的食物。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不遇隐者的淡淡失落。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迁鸡栅歌

乌鸡买来逾岁年,庭中赤帻何昂然。

吾孙初生畏晨唱,家人共议欲汝捐。

鸟穷必啄奴岂惮,鸡卖将烹吾所怜。

贵人贱畜虽古训,物理宁不思两全。

旧栖况亦苦沮洳,新栅幸可图完坚。

东园稍去房奥远,挟雌将雏从此迁。

竹箪朝暮有馀粒,瓦缶亦自盛清泉。

喈喈风雨守汝职,腷膊勿恤惊吾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过张王行庙

烈士生不遇,栖栖为旅人。

英魂死不没,凛凛为明神。

明神受帝命,庙食福我民。

牲酒何足言,压抑姑少伸。

火旱千里赤,与人下雷雨。

洚水不反壑,谈笑出平土。

善人锡之福,奸伪亦击汝。

岂若世上人,吞声气如缕。

形式: 古风

过邻家

老病在臂踝,终日不喜动。

溪云忽过前,袖手以目送。

今晨光景佳,霁色入鸟哢。

驾言出柴荆,暂作湖山梦。

东村望鹤巢,西阜过獾峒。

父老意欣然,为我拨春瓮。

岂惟浇舌燥,亦用软脚痛。

形骸去绳检,谈笑得少纵。

吴蚕初上簇,陂稻亦已种。

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

形式: 古风

过邻家

初寒偏著苦吟身,情话时时过近邻。

嘉穟连云无水旱,齐民转壑自酸辛。

室庐封鐍多逋户,市邑萧条少醉人。

甑未生尘羹有糁,吾曹切勿怨常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