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雅十首(其三)耆武

耆武定功,时惟二方。淮服其乂,海南遂荒。

孰孱而盭,孰暴而猖。自底不譓,乃终灭亡。

帝戒二俘,同即尔诛。予惟民无辜,休息是图。

时其辑矣,宁威独夫。帝嗟污邦,久罹于兵。

或暴下以征,或敷虐以刑。予命中典,协于图经。

民服德音,室家以宁。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长有威之人平定了战功,那时天下分为两方。淮地服从了治理,海南却因此荒废。
是谁软弱而叛逆,又是谁残暴而嚣张。自始至终不悔改,最终走向灭亡。
天帝告诫那两个俘虏,一同接受惩罚。我只考虑无辜的百姓,希望他们得到安宁。
时机适宜,应以和平方式对待暴君。天帝感叹国家被玷污,长久遭受战争之苦。
有的用武力征伐,有的施行暴政刑罚。我遵循天命和法度,力求与经典相符。
人民信服仁德的教化,家庭得以安宁。

注释

耆武:年长有威的将领。
二方:指天下分裂为两个势力。
淮服:淮地服从。
海南:指海南地区。
孱:软弱。
盭:叛逆。
自底:自始,从开始。
图经:经典文献。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宋代诗人尹洙的《皇雅十首·其三》。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希望君主能够施行德政、减少刑罚、带来社会安宁的美好愿望。

"耆武定功,时惟二方。淮服其乂,海南遂荒。孰孱而盭,孰暴而猖。自底不譓,乃终灭亡。" 这几句描绘了历史上某些统治者的强权和暴政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痛苦。

"帝戒二俘,同即尔诛。予惟民无辜,休息是图。时其辑矣,宁威独夫。" 这部分则表达了对统治者应警醒暴政、体恤民情的期望,以及希望通过德政来恢复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宁。

"帝嗟污邦,久罹于兵。或暴下以征,或敷虐以刑。予命中典,协于图经。" 这几句反映了统治者应对内忧外患的深刻认识,以及希望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国家行为。

最后,"民服德音,室家以宁。" 表达了人民对于德政的向往和渴望,以及通过君主的德行来实现家庭与社会的安宁。

整首诗语言古奥,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众福祉的关切。

收录诗词(18)

尹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皇雅十首(其七)庶工

帝咨庶工,畴其辅予。俊乂以登,厥劳乃图。

匪忘旧勋,非贤勿俞。巍巍衮台,盛德以居。

任贤伊何,昌言是庸。勉告尔猷,罔恤乃躬。

岂无狷辞,怫于予衷。予不尔疵,尔无面从。

始时从官,戎容扬扬。今帝左右,儒冠煌煌。

朝廷以尊,文物典章。得人之盛,奕世重光。

形式: 四言诗

送孟宾于

曾闻洛下缀神仙,火树南栖几十年。

白首自忻丹桂在,诗名已得四方传。

行随秋渚将归雁,吟傍梅花欲雪天。

今日还家莫惆怅,不同初上渡头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塞上(其一)

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绕贺兰。

碛暗更无岩树影,地平时有野烧瘢。

貂披寒色和衣冷,剑佩胡霜隔匣寒。

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水调歌头.和苏子美

万顷太湖上,朝暮浸寒光。

吴王去后,台榭千古锁悲凉。

谁信蓬山仙子,天与经纶才器,等闲厌名缰。

敛翼下霄汉,雅意在沧浪。晚秋里,烟寂静,雨微凉。

危亭好景,佳树修竹绕回塘。

不用移舟酌酒,自有青山渌水,掩映似潇湘。

莫问平生意,别有好思量。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