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若伦旧题多景楼

大地山河合九州,秋风吹起故乡愁。

洛山冉冉机云出,汉水潇潇巡远羞。

东望海连甘露寺,北来诗满镇江楼。

金台万里天门杳,且问东津汶上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大地山河连结成九个州,秋风刮起让我思念故乡。
洛阳山峦间机器云缓缓升起,汉水波涛中我遥望远方感到羞愧。
向东望去,大海与甘露寺相连,从北而来,诗篇填满了镇江楼。
金色的宫殿万里之外,天门消失在远方,姑且问问东津渡口,能否找到汶上的小舟。

注释

大地:广阔的土地。
山河:山脉和河流。
九州: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
秋风:秋天的风。
故乡愁: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洛山:指洛阳的山。
冉冉:缓缓上升的样子。
机云:比喻高大的建筑或壮丽的景象。
汉水:长江支流。
巡远羞:遥望远方而感到羞愧。
东望:向东看。
甘露寺:历史上的佛教寺庙,位于江苏镇江。
满:充满。
镇江楼:可能指镇江的某座楼阁,与诗歌中的诗意相关。
金台:华丽的宫殿。
天门:天空中的门户,这里可能象征皇宫。
杳:遥远,消失。
东津:地名,在江苏镇江附近。
汶上舟:汶河上的小船,汶河在山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山水画卷,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勾勒出一片壮丽的景象。开篇“大地山河合九州”展现了诗人胸怀宽广,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关切;紧接着“秋风吹起故乡愁”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表达了对家国的深沉情感。

接下来的“洛山冉冉机云出,汉水潇潇巡远羞”,则描写了一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意象的交融。洛山和汉水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题材,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它们结合起来,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更蕴含着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

“东望海连甘露寺,北来诗满镇江楼”则是诗人的心灵寄托。甘露寺和镇江楼都是实实在在的建筑,但在这里,它们代表的是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与追求。这两句通过对远处景物的眺望,不仅拓展了视野,更深化了情感表达。

最后,“金台万里天门杳,且问东津汶上舟”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和行动的呼唤。这里的“金台万里”,不仅形容自然之美,也象征着高远的目标和追求;而“且问东津汶上舟”则是在询问前行的道路,表达了一种积极向前的探索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山河、风物、建筑等元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宏大的艺术构想,更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

江右书生枉白头,杖藜始得北山游。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拂黄埃看九州。

及下诚明真气貌,方知岁月老春秋。

更须梓就诸公什,焰焰声名万古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叠山小姑庙

舟如飞叶浪如雷,寄与江神不用猜。

贞士偶因诸老出,两生端为圣门来。

但沿沂水求雩瑟,即返严滩访钓台。

可惜汉江风浪定,矶头不见予卿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叠山小姑海门第一关诗

此是长江第一关,孤峰矫首耸遐观。

人今人古兴亡事,帆去帆来上下澜。

庙有神明司地险,舟藏鬼蜮过门难。

吾侪出处凭天道,浪自舂撞意自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叠山舟过澛港

长江几载界残棋,未著何知此地危。

万舸军中焉用汝,一声锣罢竟何之。

六民堕劫谁阶厉,百罚鞭尸悔莫追。

欲识开头摇手处,推篷一一问篙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