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尊道郎中出示唐画四老饮图滕贤良有诗亦使野人著句

采芝商山秦四皓,象戏橘中为四老。

我疑此画即其人,有时以酒陶天真。

丹青不知谁好手,作此饮态妙入神。

摩挲半世江湖眼,古锦轴中舒复卷。

细将物色辨人物,乃是晋时刘毕与陶阮。

一琴无弦横膝上,一琴团团明月样。

一人持杓坐瓮边,一人手携文一编,是中必写酒德篇。

诸君伤时强自遣,曲生风味况不浅。

五胡妖气蔽神州,誓江不救中原乱。

新亭举目愁山河,万事何如一樽满。

一杯一杯醉复醉,天地陶陶尽和气。

道术相忘礼法疏,形骸懒散无机事。

此画流传知几载,生绡剥落精神在。

何人为我更作杜陵饮中八仙歌,将与冰壶主人为此对。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商山采集灵芝的秦代四位隐士,他们在橘林中下棋仿佛四位老者。
我怀疑这幅画就是他们的写照,有时借酒来释放天真的本性。
这幅画不知出自哪位高超的画家之手,描绘饮酒姿态巧妙入神。
我半生游历江湖,这幅古画在锦轴中展开又卷起,反复欣赏。
仔细观察画中人物,发现是晋朝的刘毕和陶阮。
画中有两人,一琴无弦横置膝上,另一琴状如明月。
一人手持勺子坐在酒瓮旁,一人手拿书卷,定是描绘饮酒的美德。
各位朋友面对乱世只能自我排遣,曲生的风雅情调尤为深沉。
五胡乱华时期,神州大地动荡不安,他们发誓要拯救中原。
新亭宴会上,众人忧虑山河破碎,只愿满杯消愁。
一杯接一杯地醉,天地间充满和谐气氛。
道术与礼法相忘,人们行为放纵,无拘无束。
这幅画流传了多久,虽然布料磨损,但精神犹在。
谁能为我再绘一幅杜陵酒仙图,与冰壶主人的画卷相配?

注释

商山:秦代隐士居住之地。
秦四皓:秦朝四位著名隐士。
象戏: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天真:自然纯真。
丹青:绘画。
摩挲:抚摸。
晋时刘毕与陶阮:晋代的刘毕和陶阮,可能是虚构或典故人物。
五胡:指北方五个少数民族。
新亭:历史上的地名,常用来指代忧国忧民的情怀。
冰壶主人:可能指代收藏或欣赏画作的人。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名为《四老饮图》,由赵尊道郎中所出示,滕贤良有诗,诗人戴复古也借此画题诗。诗中提到的"秦四皓"和"象戏橘中"暗示了画中人物身份,可能是隐逸的高士。诗人认为画中的饮酒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人物的天真与洒脱。

诗人赞美画工技艺高超,能够通过丹青捕捉到人物的神情和举止,如晋代名士刘毕、陶阮般风雅。画面中,一琴无弦,象征着隐逸的生活态度;一人持杓、一人手捧书卷,可能是在饮酒的同时品味人生哲理,描绘了酒德之境。

面对乱世,诗人们借酒浇愁,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饮酒带来的和气与忘却世俗烦恼的向往。画作虽剥落,但精神犹存,诗人期待有人能再绘"杜陵饮中八仙歌",与这幅画作相配,增添更多饮酒作乐的意趣。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致描绘和解读,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生活和饮酒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送吴伯成归建昌二首(其二)

吾友严华谷,实为君里人。

多年入诗社,锦囊贮清新。

昨者袁蒙斋,招为入幕宾。

千里有遇合,隔墙不见亲。

君归访其家,说我老病身。

别有千万意,付之六六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吴伯成归建昌二首(其一)

老夫脚病疮,闭门作僧夏。

麦面不疗饥,冬衣犹未卸。

喜读吴融诗,穷愁退三舍。

无因暗投璧,有味倒餐蔗。

冥搜琢肺肝,苦吟忘昼夜。

工夫到深处,非王亦非霸。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送张子孟

君为郴桂客,听说道途难。

不过神愁岭,须经鬼哭山。

心平无险路,酒贱有欢颜。

早作还乡计,高堂鹤发斑。

形式: 五言律诗

送来宾宰

君作来宾宰,听我说来宾。

蛮俗无王化,当为行化人。

有民无租赋,租赋出商旅。

逐利遭重徵,商旅亦良苦。

能放一分宽,可减十分怨。

不爱资囊橐,但爱了支遣。

民穷赖抚摩,官贫俸不多。

但得百姓安,俸薄其柰何。

勿谓朝廷远,官职易迁转。

律己贵廉勤,御事要明断。

自县辟为州,指日为太守。

须知早归来,瘴乡不可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