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何日王道平?

开颜睹天光。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艰苦的北方之行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个人情感的波动。开篇即以“北上何所苦”点明主题,随后通过一系列险峻的地理描写,如“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塑造了一条充满挑战和艰辛的道路。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也隐喻了旅者的内心之路。

诗中还运用了如“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等细节,不仅强化了景象,更增添了一种战乱与孤寂的氛围。旅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严风裂衣裳”的寒冷,以及“杀气毒剑戟”的威胁。

诗人通过“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一句,展现了对广阔天地与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然而,这种壮丽景观并未能减轻旅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表达了深深的怀念。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困顿,如“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以及“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映射了旅者的身体苦难,也折射出其精神上的煎熬。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一句,则将自然界的威胁与旅者内心世界的紧张相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阴郁。最后,“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则是对绝望状况的描绘。

诗篇末尾,以“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表达了旅者对于这段经历的深刻感慨。而“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则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够摆脱现实中的苦难,迎接一个太平盛世,重获心灵上的宁静。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豫章行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埽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忘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删]韵

相逢行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形式: 古风

秋夕书怀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

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秋夕旅怀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