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酬颜少府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

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

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

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有]韵

翻译

屋檐下的白天应当让人惋惜,篱笆下的菊花又属于谁呢。
远行的人还在寒霜中未换上厚衣,主人只有收到钱后才去买酒来喝。
像苏秦那样疲惫憔悴,人们大多感到厌倦,蔡泽的落魄也被人视为丑态。
即使登上高处只会让人心痛欲绝,还不如独自坐着空自挠头。

注释

檐前:屋檐之下。
白日:白天。
行子:远行的人。
授衣:换上厚衣以御寒。
蔡泽:战国时期策士,此处比喻不得志之人。
栖迟:失意、落魄。
登高:登上高处以抒发情感。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独坐:独自坐着。
空搔首:徒然地抓头,表示焦虑或无奈。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旅人怀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檐前白日应可惜”这一句中,“檐前白日”指的是阳光从屋檐下泄露,给人以温暖和安宁之感。诗人用“应可惜”表达了一种珍惜这种平静生活的感情。

“篱下黄花为谁有”则是诗人对家园中黄花的描绘,通过黄花的盛开,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思念。这里的“为谁有”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孤独,因为这些美好都不是为诗人所有。

接下来的两句,“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描绘的是一幅贫困家庭的生活图景。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家中的孩子还没有穿上足够保暖的衣服,而家中之所以能够买到酒,是因为主人辛苦劳作后得到了一些金钱。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家的牵挂和对亲人生活困顿的担忧。

“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中,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个人物——苏秦和蔡泽。这两位都是战国时期的人,他们在政治上都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最终却遭遇了不幸。这里诗人借用这两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功名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则是诗人的自我抒怀。在这句话中,虽然“登高”本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但在这里却被形容为“只断肠”,即便是这样的举动也只能带来内心的痛苦。相比之下,诗人更倾向于选择一种静坐思考的生活方式,即使这种生活看似空洞和无所事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以及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世事的感慨。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形式: 古风

又送族侄式颜

惜君才未遇,爱君才若此。

世上五百年,吾家一千里。

俱游帝城下,忽在梁园里。

我今行山东,离忧不能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三君咏(其三)狄梁公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

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

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三君咏(其二)郭代公

代公实英迈,津涯浩难识。

拥兵抗矫徵,仗节归有德。

纵横负才智,顾盻安社稷。

流落勿重陈,怀哉为悽恻。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