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

水中兼木末,相拟有嘉花。

玉蕊圻蒸粟,金房落晚霞。

涉江从楚女,采菊听陶家。

事与离骚异,吾将搴以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水边有木梢,仿佛有美丽的花朵。
洁白如玉的花蕊在阳光下蒸腾,金色的花瓣傍晚时分落下像晚霞。
我将渡过江河,跟随楚地女子,采摘菊花,聆听陶渊明的故事。
这些事情与《离骚》中的情境不同,但我将以此为豪,向人夸耀。

注释

兼:同时,仿佛。
木末:树梢。
玉蕊:比喻洁白的花蕊。
圻蒸粟:形容花蕊在阳光下蒸腾的样子。
金房:金色的花瓣。
涉江:渡过江河。
楚女:指楚地的女子。
陶家:指陶渊明的生活或其诗中的意境。
离骚:屈原的长诗,这里代指古代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搴:拔取,此处指夸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通过对园中黄木芙蓉的描绘,展现了其美丽的形象和象征意义。首句“水中兼木末”写芙蓉生长于水边,枝叶茂盛;“相拟有嘉花”则赞美芙蓉如同佳人般清雅。接下来,“玉蕊圻蒸粟”形容芙蓉花蕊洁白如玉,盛开时犹如蒸熟的粟米;“金房落晚霞”则描绘花瓣在夕阳下泛着金色,如晚霞般绚丽。

诗人通过“涉江从楚女,采菊听陶家”两句,将观赏芙蓉与楚地女子的娴静和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意的联想。最后,“事与离骚异,吾将搴以誇”表达了诗人对芙蓉的赞赏,认为它的美不同于屈原《离骚》中的忧国之情,而是清新脱俗,值得夸赞。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黄木芙蓉的外在美,又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咏官妓从人

少为轻薄误,失行落优倡。

去作小家妇,愿同贫里装。

无心歌子夜,有意学流黄。

他日东郊上,谁人见采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咏苜蓿

苜蓿来西域,蒲萄亦既随。

胡人初未惜,汉使始能持。

宛马当求日,离宫旧种时。

黄花今自发,撩乱牧牛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夜阴

月色明还暗,云寒散复浓。

古堂移魍魉,积雾合蛟龙。

湿菌飞萤出,苍苔上朽重。

独吟嗟向老,气涩觉偏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夜闻居人喊虎

猛虎岂云猛,潜藏伺天昏。

行行出丛薄,稍稍入孤村。

孤村何所利,所利犬与㹠。

谁知仁者勇,去恶义自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