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天放庵

结茅野田外,犹自苦逢迎。

遂拟径常塞,不容人暂行。

日高僮仆睡,花落鸧鹒鸣。

竹户忆曾启,饭僧炊午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智舷在访问位于野外的天放庵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庵内清幽与庵外喧嚣的对比,以及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之间的冲突。

首句“结茅野田外”,点明了天放庵的位置——远离尘嚣,隐于田野之外,以茅草搭建的庵舍象征着与世隔绝的修行环境。然而,“犹自苦逢迎”一句,却揭示了僧人面对外界来访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即使身处静谧之地,也难以摆脱世俗的打扰。

接着,“遂拟径常塞,不容人暂行”,表达了僧人想要彻底切断与外界联系,以求得心灵的绝对清净的愿望。然而,这种愿望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即便是简单的道路也被阻塞,无法让人暂时通行,暗示了僧人内心深处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日高僮仆睡,花落鸧鹒鸣”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反衬出庵内的宁静与僧人的孤独。日高之时,僮仆已入睡,花落的声音与鸧鹒(即黄莺)的鸣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进一步凸显了庵内生活的孤寂与僧人内心的寂寞。

最后,“竹户忆曾启,饭僧炊午羹”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庵内日常生活的场景。竹门曾经开启,为僧人们准备午餐的炊烟升起,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庵内生活的简单与朴素,也透露出僧人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在追求精神解脱与现实世界之间挣扎的复杂心理,以及在自然与人为的对比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

收录诗词(44)

智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履实上人新居

头陀冢閒住,鬼食夜常分。

密行许谁识,微言期自闻。

树阴初上月,水气晚为云。

别有示心处,不资半偈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秋日奉怀真如大师

萧条无一事,日久坐茅斋。

古树不知岁,落叶常满阶。

凉风善多病,暮雨生秋怀。

南寺有良晤,清言独伤乖。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唐污甫再过

越客重过岁五移,鹿田祠下久栖迟。

至今贫贱身谁屈,如旧饥寒心自知。

远涧竹泉秋后别,孤峰云径晓来思。

所嗟咫尺稀相见,君若还山那可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柳

怅望依依南浦南,春丝争吐似吴蚕。

一枝一叶俱无恙,秋雨秋风也不堪。

早识愁催青眼变,肯将颦与翠眉含。

明年纵使连堤绿,能忍清霜满树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