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词七首(其一)

道德由来太古同,生灵休养至仁中。

五兵不试归神武,万物无私是化工。

玉座忽逢春月尽,金旌遥指洛川穷。

年年翠辇长陪扈,那向西城别梓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道德自古以来就相同,万物生长在至仁之中。
武器从未使用过,归于神武的和平,大自然无私地运作。
忽然间,玉座迎来春天的结束,金色的旗帜指向遥远的洛川尽头。
每年的绿色马车常伴左右,怎能忍心离开京城去送别梓宫。

注释

道德:指伦理道德。
太古:古代。
生灵:万物生灵。
休养:滋养、养育。
至仁:最高的仁德。
五兵:古代的五种兵器。
归:回归。
神武:神圣而威武。
化工:自然的力量。
玉座:皇帝的宝座。
春月:春天的最后一个月。
金旌:金色的旗帜。
洛川:古代河流名,这里代指京城。
翠辇:装饰华丽的绿色马车。
扈:随从。
梓宫:古代帝王或皇后棺材的代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蔡襄为仁宗皇帝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仁宗皇帝高尚道德和仁政的敬仰。首句“道德由来太古同”赞扬了仁宗皇帝自古以来就遵循的道德准则,强调其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接着,“生灵休养至仁中”进一步描绘了仁宗以仁爱之心滋养天下百姓,体现了他的仁德之治。

“五兵不试归神武”意味着仁宗在位期间,以和平手段治理国家,避免战争,展现出神明般的智慧和武德。而“万物无私是化工”则赞美仁宗的胸怀宽广,如同自然界的造物主一般,无私无欲,公正无私。

“玉座忽逢春月尽”暗指仁宗去世,犹如春天的月光突然消逝,表达出诗人对皇帝突然离世的哀痛。最后一句“年年翠辇长陪扈,那向西城别梓宫”描绘了往昔皇帝出行时民众簇拥的场景,如今却只能在心中追忆,无法再送别皇帝的灵柩(梓宫)西行。

整体而言,蔡襄通过此诗深情缅怀仁宗皇帝的仁德与功绩,流露出深深的哀思和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开州园纵民游乐二首(其二)

节候近清明,游人已踏青。

插花穿戟户,酤酒向旗亭。

日迥林光润,风回海气腥。

未知何处乐,归路已严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开州园纵民游乐二首(其一)

风日朝来好,园林雨后清。

游鱼知水乐,戏蝶见春晴。

草软迷行迹,花深隐笑声。

观民聊自适,不用管弦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丙申五月游兴化西门上溪

寻溪因过上溪游,雨后溪浑水乱流。

因傍堤松却飞盖,为闻山鸟辍鸣驺。

平田䆉稏青云合,满谷芭蕉碧玉抽。

开济无功须早去,故时瓜陇有通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丙申元日过浦城西阳岭

曾侍天王玉几傍,捲帘袍色殿中央。

重霄未彻宫县乐,上宰初持万寿觞。

晓日半临幡影转,春风遍送佩声长。

今朝千里穿云岭,喜奉亲舆返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