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七)

刺桐花发草如蓝,欲卸绵袍剪纻衫。

一夜春霜忽如雪,江南天气不宜蚕。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刺桐花开得繁茂,绿草如蓝
打算脱下棉袍,改剪单衣

注释

刺桐花:一种开紫色大花的植物,象征春天的到来。
草如蓝:形容草的颜色翠绿如蓝色。
绵袍:厚重的棉衣。
纻衫:用苎麻纤维制成的轻薄衣服。
一夜春霜:春季突然降临的寒霜。
忽如雪:形容霜降得像雪一样迅速。
江南:指中国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区。
天气不宜蚕:这样的天气对养蚕不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景象。"刺桐花发草如蓝"中的“刺桐”即梧桐树,春天时开白色小花,而“草如蓝”则是形容野草随风轻轻摇曳,宛如蓝色的波浪。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欲卸绵袍剪纻衫"则透露出诗人想要换掉厚重的冬衣,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变化,也反映出了诗人对新生活、新气息的期待。

"一夜春霜忽如雪,一江南天气不宜蚕"则是诗人在描写一种突变的自然现象——春天本应温暖而今夜却突然降下霜冻,甚至像是雪花纷飞。这使得原本适合养蚕的江南地区,也变得不再适宜。这里诗人的笔触细腻地捕捉到了春日气候多变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不可预测变化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丰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与感受。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六)

夜寒如觉有猿吟,积翠重苍万壑深。

下水轻舟弦脱箭,盘山细路线穿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五)

晚风微劲喜新晴,夜半船窗漏月明。

卧看孤篷摇水影,悠然枕上一诗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四)

水杨梢上欲绵飞,犹觉春寒未解围。

为怕江风吹客梦,船篷缺处塞蓑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三)

乘时盗贼起风尘,战血苔痕几度春。

古庙仅能存大树,荒山犹自少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