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别同方子公赋(其五)

天地如悬鹄,圣贤若藏阄。

万古愁茫茫,谁是的路头。

官者为利缚,隐者为名囚。

玄无点化术,禅有知见忧。

欲灭身旁影,终迷水底搂。

十年而一叶,枉自费雕鏉。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湖上别同方子公赋(其五)》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道德与修行的深刻洞察。

首句“天地如悬鹄”以“鹄”(天鹅)比喻天地之间的广阔与高远,暗示宇宙之大与人类的渺小。接着“圣贤若藏阄”则以“阄”(一种赌博工具)比喻圣贤之道的难以捉摸和理解,表达了对圣贤智慧的敬畏与追寻的艰难。

“万古愁茫茫,谁是的路头”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愁绪与历史的长河相联系,提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中,究竟何为正确的道路?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时代与社会的深刻质疑。

“官者为利缚,隐者为名囚”揭示了社会中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困境:官员追求功名利禄,往往被权力与欲望所束缚;隐士虽远离尘嚣,却可能因名声的追求而陷入另一种形式的束缚。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玄无点化术,禅有知见忧”进一步探讨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实践。在“玄”(玄学,指深奥难解的道理)的世界里,似乎没有直接的点化之术,而在“禅”(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中,又常常伴随着对知见的忧虑,即对自我认知的过度执着可能导致修行的障碍。

“欲灭身旁影,终迷水底搂”表达了诗人对于消除自我意识、达到心灵纯净状态的渴望,但同时也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复杂与困难,如同水中捞月,难以触及。

最后,“十年而一叶,枉自费雕鏉”以自然界的现象比喻人生的短暂与努力的徒劳,十年间或许只能成就一片叶子,而这样的努力最终可能是白费心力。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道德与修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困惑。它不仅是一次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探索,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人性本质的深入洞察。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其六)

年年负空箧,满贮不十金。

自知荷叶命,蓄水终难任。

抱牍苦不治,抱瓮苦不深。

安得清神药,止我狂华心。

苦吟终为病,不苦不成吟。

飞思入九渊,捃拾到虫禽。

闻说三天顶,别有无忧林。

何日陟其颠,洗耳听仙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其七)

龙井饶甘泉,飞来富石骨。

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碣。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

南高看云生,比高见日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几游越。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舟中寄江进之得珠帘字(其一)

一月探会稽,二月了西湖。

五日登西目,十日瞰天都。

醉中逢山神,长笑捋其须。

渴饮仙人浆,寒分王女襦。

奚囊虽小狭,所贮尽奇珠。

世无售珠人,欲开复踟蹰。

前者道新安,有客貌类胡。

发箧玩三日,略以宝其肤。

具眼非无人,要与慧眼殊。

持此试江郎,江郎售也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舟中寄江进之得珠帘字(其二)

一病袁小安,五载江犹淹。

宦味朝朝尽,乡思刻刻添。

有愁到眉棱,无工削爪尖。

枕书调倦眼,照影镊霜髯。

东斋草满径,西堂灰一帘。

鼠子溺书箧,侍儿匿牙签。

少妇乞画眉,双腕痛花佥。

管城头转秃,空闺笑无盐。

俗吏貌态工,末世礼法严。

饶他潘与陶,风流岂得兼。

形式: 古风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