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秦兴版筑时,剪伐不知谁。
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
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荒凉与古老,通过对长城旁斑竹杖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边疆生活的深沉感慨。
“秦兴版筑时,剪伐不知谁。”这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古代版筑长城的情景,"剪伐"二字透露出当年建造工程的艰辛,而“不知谁”则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神秘与不解。
“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这里,“异代馀根”指的是历经沧桑后的长城遗迹和斑竹杖,而“幽人得手持”则是诗人将这些遗留物品紧握在手中的情形,体现了一种对历史的珍视与怀念。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诗人通过仔细观察那些古老的痕迹,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同时也激发了他对于边疆生活的无限思考和情感波动。
“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诗人不想像鸠鸟那样群居,而是希望能像仙鹤一般悠然自得,拥有更高远的志向和时间的宽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敬畏之心、边塞生活的感悟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内涵。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越国临沧海,芳洲复暮晴。
湖通诸浦白,日隐乱峰明。
野宿多无定,闲游免有情。
天台闻不远,终到石桥行。
谁云郎选不由诗,上相怜才积有时。
却是龙钟到门晚,终非稽古致身迟。
谋将郡印归难遂,读著家书坐欲痴。
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
自古有行役,谁人免别家。
相欢犹陌上,一醉任天涯。
积叠山藏蜀,潺湲水绕巴。
他年复何处,共说海棠花。
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
终期身可报,不拟骨空镌。
城晚风高角,江春浪起船。
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