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
终期身可报,不拟骨空镌。
城晚风高角,江春浪起船。
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不定、怀念故土的情感。诗人通过对食物的难得与珍惜,表达了对生活困顿的无奈和对亲情的渴望。"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中的"一饭"指的是极为简单的饮食,"仍难受"表明这份简单的食物也是来之不易,"依仁"可能是指依靠朋友或家人的帮助,"况一年"则暗示这种困顿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
接着的"终期身可报,不拟骨空镌"中,诗人表达了即使到了生命末端,也要确保不辜负这份对生活的坚持和努力,不让自己的付出变得毫无意义。
在下一句"城晚风高角,江春浪起船"里,"城晚风高角"描绘了一种孤寂与萧瑟的夜晚景象,而"江春浪起船"则是诗人即将启程的决心和准备,春天的大江之上波涛汹涌,是诗人离别时的壮阔画面。
最后,"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表达了对共同生活过的地方的依恋与不舍,以及面对未来的孤单和不安。"塞鸿"通常指边塞地区的秋天,大雁南飞,这里象征着诗人的孤旅和远行。
整首诗通过对食、住、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情感波动,以及对于生活困顿的无奈与坚持。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相识未十日,相知如十年。
从来易离别,此去忽留连。
路险行冲雨,山高度隔天。
难终清夜坐,更听说安边。
不见又相招,何曾诉寂寥。
醉眠春草长,吟坐夜灯销。
泪堕思山切,身归转路遥。
年年送别处,杨柳少垂条。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野客愁来日,山房木落中。
微风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證道方离法,安禅不住空。
迷途将觉路,语默见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