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七解(其一)

西风烈烈霜满庭,天寒波深列宿明。

孤堂四壁络纬鸣,念君远客忧思盈。

日月相逐逝不停,百川东下如建瓴。

谁能怀忧心不惊,抚时感事中怦怦。

就枕假寐不能成,揽衣起步露沾缨。

月出皎皎照前楹,群鸟栖树寒无声。

孤鸿何为中夜征,踯躅四顾伤人情,尔胡不归独屏营。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忧郁情感。开篇“西风烈烈霜满庭,天寒波深列宿明”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意象,勾勒出秋夜的寒冷与寂静,霜满地、风凛冽、星宿闪烁,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孤堂四壁络纬鸣,念君远客忧思盈”,诗人身处孤堂,听到纺织虫的鸣叫,不禁思念远方的旅人,内心充满了忧愁。

“日月相逐逝不停,百川东下如建瓴”,日月交替,时间无情地流逝,江河东流,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无法挽留,内心充满无奈与感慨。“谁能怀忧心不惊,抚时感事中怦怦”,面对世事的变迁,诗人感到忧虑与不安,内心波动不已。

“就枕假寐不能成,揽衣起步露沾缨”,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披衣而起,在露水沾湿的夜晚徘徊,表现出内心的烦躁与焦虑。接下来,“月出皎皎照前楹,群鸟栖树寒无声”,月光洒在门前,群鸟归巢,周围一片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孤鸿何为中夜征,踯躅四顾伤人情,尔胡不归独屏营”,诗人看到一只孤独的大雁在深夜飞行,心中不禁生出同情与思念,大雁为何要独自飞翔,为何不归家?这不仅是对大雁的疑问,也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反思与哀叹,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由回归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亲情、自由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燕歌行七解.燕歌行六解(其二)

来日苦短去日长,四时代谢心茫茫。

为客置酒临中堂,吴歈齐讴出东厢。

引宫刻徵为乐方,悲音冽冽激中肠。

劳心惆忉不可忘,西风吹衣天雨霜。

列宿灿烂罗成行,双星明明在河梁。

咫尺不语空相望,何为含忧令心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燕歌行七解(其三)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邯郸宫。

邯郸有好女,颜色靡春风。

采蘩出城南,采桑出城东。

黄金为长钩,桂枝为大笼。

上襦绣鸳鸯,下裙绣芙蓉。

肌肤宛如玉,善态不可穷。

飞鸟见女来,厉翮凌高空。

游鱼见女来,潜游深渊中。

车人去其盖,舟人去其篷。

少年满路傍,叹息忘所从。

形式: 乐府曲辞

燕歌行七解(其四)西门行

出西门,歌且行。今我不极乐,当欲何营。

江河水,东下如建瓴。安能邑邑迫蹙,坐使华岁零。

策骏马,驾高轩。召呼平生游,驰逐双阙间。

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煎。

鼎鼎百年内,胡为长不欢。

谁见仙人安期生,骖驾白鹿游三山。

谁见仙人安期生,骖驾白鹿游三山。

四时相递代,日月如转丸。

乘时修令名,毋为世所叹。

形式: 乐府曲辞

燕歌行七解(其五)艳歌何尝行

何为侘傺长吁。但当饮旨酒,吹笙竽。

二十为侍中郎,三十执金吾。

四十虽不大贵,车马骎骎往来,公卿长者居。

但当在五陵,陌上快独呼。鸡走狗被服襜褕。

男儿堕地,横绝四海,皇皇日夜,心一何愚。

畴昔相追随,斗酒从游盘。

一日不相及,中道与君成间关。

束发奉明主,忠诚夙所殚。

上有公家三尺,下为众庶所观。

彼美人子,何为营营,日夜诚足叹。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