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
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
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院古松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沧桑和生命力的感悟。
"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 这两句点明了小松的生长状态,它的枝叶刚刚超过膝部,而它的蟠根(即盘曲的树根)已经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 这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小松在严寒的霜雪中依然郁郁葱葱,而其他百草却被严霜覆盖变得洁白。这强调了小松的独特和生命力的顽强。
"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夜晚景象,小松在风中摇曳发出声响,而庭院中的蟋蟀则聆听着这自然界的声音。
最后两句 "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 则是诗人对于小松超越时间限制的生命力的赞美和想象,小松如同古老的龙一般,在千年的流转中依旧生机勃勃,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以及对生命力和岁月沧桑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生命以及自然美的独特理解。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心魂役役不曾归,万象相牵向极微。
所得或忧逢郢刃,凡言皆欲夺天机。
游深晚谷香充鼻,坐苦春松粉满衣。
何物不为狼籍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
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
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
一炉薪尽室空然,万象何妨在眼前。
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
山门影落秋风树,水国光凝夕照天。
借问荀家兄弟内,八龙头角让谁先。
柴门关树石,未省梦尘埃。
落日啼猿里,同人有信来。
自成为拙隐,难以谢多才。
见说相思处,前峰对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