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湖楼听曲

小楼霁雨,看绿渐成阴,矮帘如水。送春去矣。

正花香酒后,絮香檐底。料理闲愁,诉与雕梁燕子。

管弦沸。算人在绣屏,红豆能记。凉破云一纸。

奏细韵冷冷,晚寒罗绮。梦游自喜。

认留仙院宇,绛霞宫里。但识飞琼,此外不知姓氏。

曲终未。响天风、鬓丝吹起。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鉴赏

这首《扫花游·湖楼听曲》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描绘了雨后湖楼的景色和听曲的感受。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楼雨霁后的清新景象,绿意盎然,帘幕低垂,如水般透明,暗示着春天的消逝。词人借酒浇愁,花香和絮香交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别情绪。

接着,词人将内心的闲愁寄托于檐下的燕子,希望它们能传达这份情感。音乐声响起,热闹的管弦乐仿佛在绣屏前回荡,唤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红豆象征着相思之情。词人沉浸在音乐中,仿佛梦游至仙境般的留仙院宇和绛霞宫,对美人的想象超越了现实。

然而,词人并未忘却现实中的自我,他感叹除了飞琼这样的仙女,自己并不知道其他人的姓名,流露出一种孤寂和无奈。最后,曲终之际,天风吹过,吹动了词人的鬓发,更添了几分凄凉。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通过湖楼听曲这一场景,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春天的留恋,又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淡淡哀愁。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书闷

黛色暝含烟,水气昏连雾。

三月曾无十日晴,雨里春来去。

帘外乱飞花,几个流莺语。

才得登楼一惘然,绿尽天涯树。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疏影.题张松溪泰初花影吹笙图

烟痕似雪。有瘦萤几点,飞上衣褶。

料理银簧,坐对瑶天,黄昏韵事幽绝。

凄清不耐离人听,怕剩梦、断时难接。

莫等闲、作弄凉声,挑醒一窗梧叶。

仰见明河浪静,夜深正露重,丝鬓微湿。

袖底香归,指上秋生,逗起惺忪蝴蝶。

栏干闲了谁同倚,但靠碎、半身斜月。

到恁时、寻取双成,偷谱羽衣三叠。

形式: 词牌: 疏影

四犯翠连环.薄暮泊孤山,登巢居阁,和吴子述承勋韵

梦熟鸥乡,酒醒鱼国,汀洲画桡斜倚。

一路晚蝉凉自语,响碎柳阴三里。

竹枝声乍起,夕阳红到销魂地。

半天暝色,半湖云气,忽忽愁难寄。草际。

瘦蝶双飞,认东风裙幅,那回游戏。

几日不来烟雨冷,荒却旧时罗绮。

小缕仍靠水,水边窗户玲珑闭。

秋老矣,白了菱花影,青了莲房子。

形式:

鹊桥仙(其一)送张松溪子袁浦

无多旧雨,无多新雨,各自灯寒酒醒。

月明何处弄瑶笙,怕冷了、西湖花影。

秋声碎梦,秋风催别,渐渐鬓丝凉警。

篷窗吟遍六朝山,只载得、闲愁一艇。

形式: 词牌: 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