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内考进士同考官唱和三首(其一)

早岁成名地已尊,徘徊五十始乘轩。

官同长孺宁居后,疏似王阳独上言。

道气郁纡灊岭秀,词源浩瀚峡江浑。

研朱共较公孙策,坐觉文风似建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的《入内考进士同考官唱和三首(其一)》。毕仲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早年成名后的官场生涯,以及与同僚之间的互动。

首句“早岁成名地已尊”,点明了诗人年轻时便已崭露头角,地位尊崇。接着,“徘徊五十始乘轩”则描述了诗人历经五十年的宦海沉浮,最终得以步入高官之列。这一句中的“徘徊”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漫长而曲折的仕途之路。

“官同长孺宁居后”一句,将诗人与汉代名臣董仲舒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董仲舒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位高权重,但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疏似王阳独上言”则以东汉名臣王充自比,表明诗人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道气郁纡灊岭秀,词源浩瀚峡江浑”两句,运用自然景观来比喻诗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学才华。郁纡的山岭象征着诗人的高尚情操,浩瀚的江水则代表了他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底蕴。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诗人的个人魅力,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高洁人格的精神风貌。

“研朱共较公孙策,坐觉文风似建元”最后两句,通过与同僚共同研究学问,比较策略,营造出一种学术氛围浓厚的场景。这里的“公孙策”可能是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字,借以表达诗人与同僚们在学术上的交流与切磋,使得整个文坛的风气如同西汉初年的建元年间一样繁荣昌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毕仲游个人的官场经历和文学成就,还蕴含了他对道德修养、学术追求以及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巧妙比喻和历史人物的巧妙引用,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个人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266)

毕仲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内考进士同考官唱和三首(其二)

未得还家意不忙,日斜人散傍修廊。

白头已向新吟懒,青眼相逢旧话长。

高阁无声沉昼漏,侧门有路想天章。

闻公自谓忘怀者,今日情怀岂易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入内考进士同考官唱和三首(其三)

明光寓直偶然同,八百儒衣度汉宫。

下笔春雷从地起,举头帝座在天中。

条陈不啻三千牍,品藻今惟六七公。

况是篇章容易得,好令编集附唐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登瀛阁

穿池引水事清幽,水有寒鱼钓艇浮。

惯识蓬莱好风月,装成沧海旧汀洲。

波涵弱柳双行影,露裛衰荷半顷秋。

从此东州富宾客,非才先得从公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秦州道中

单车五月使西州,行入秦关鸟鼠秋。

苏季金多才过洛,子房功大愿封留。

新诗欲报难开口,旧物閒思若转头。

边戍移书谢妻子,捣衣相寄不须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