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寄许浑先辈

蓟北雁初去,湘南春又归。

水流沧海急,人到白头稀。

塞路尽何处,我愁当落晖。

终须接鸳鹭,霄汉共高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北方的大雁刚刚离去,湘江以南的春天又回来了。
江水如同沧海般湍急,而人们却已白发苍苍,稀少如斯。
边塞的道路消失在何方,我的忧愁伴随落日余晖。
最终我将与鸳鸯、鹭鸟相聚,一同翱翔于广阔的天空。

注释

蓟北:指北方地区。
雁:大雁。
初去:刚刚离去。
湘南:湘江以南。
春又归:春天归来。
水流:江水流动。
沧海:大海。
急:湍急。
人到:人们到了。
白头稀:白发稀疏。
塞路:边塞道路。
尽何处:消失在何处。
我愁:我的忧愁。
落晖:落日余晖。
接:相聚。
鸳鹭:鸳鸯和鹭鸟。
霄汉:天空。
共高飞:一同翱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春日图景,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不舍昼夜的感情。开篇"蓟北雁初去,湘南春又归"两句,不仅勾勒出时序更迭、季节轮回的自然景象,而且通过大雁的南飞与春光的再临,隐喻了人生的离合和世事的无常。

紧接着"水流沧海急,人到白头稀"两句,则转向深沉的人生感慨。沧海之水象征着时间的迅速流逝,而"人到白头稀"则直接点出了时光荏苒、人事变迁的悲凉。

中间"塞路尽何处,我愁当落晖"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长久离别和孤独旅途的心境。这里的"塞路"暗示边疆的寂寞,而"我愁当落晖"则是诗人心中无尽的忧思随着日暮的帷幕缓缓降临。

最后,"终须接鸳鹭,霄汉共高飞"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超脱现世的愿景。通过鸳鹭等鸟类的翱翔,与宇宙间的霄汉相通,寄寓着诗人想要超越尘世束缚、与自然合一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集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春怀

年光何太急,倏忽又青春。

明月谁为主,江山暗换人。

莺花潜运老,荣乐渐成尘。

遥忆朱门柳,别离应更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思

岂君心的的,嗟我泪涓涓。

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兽垆凝冷焰,罗暮蔽晴烟。

自是求佳梦,何须讶画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柳长句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