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远方的客人已经很久没到这里漫游,可是美丽的风景似乎专门为你保留。我们特意登上西楼吟诗赏月,何必去问今夜已是什么时候!我们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像冰雪一样明透。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好似百川融汇奔流。我们的豪饮还赶不上巨鲸吞海,腰间的宝剑已光闪闪照耀清秋。
原野上银白色的月光到处飘浮,天空高远更显得风景十分清幽。可是想起丢失中原的遗恨,不知今夜有多少人在发愁!那些手握权柄的大人物们,有谁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不料抗战的功勋还建立得很小很少,朝廷的决策遥遥无期,叫人没盼头。这件事没法分说清楚,让我们明天再喝个大醉方休。

注释

客子、君:皆指友人马叔度。
更筹:古时夜间计时工具,即更签。
此指时间。
天宇:天空。
物华:泛指美好景物。
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
不道:不料。
蕞尔:微小。
决策:指北伐大计。
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
贺铸南乡子词“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赵长卿鹧鸪天词“睡觉扶头听晓钟。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水调歌头·其一》。辛弃疾以豪放派著称,此词充分体现了他的雄浑豪迈风格。开篇"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表达了对友人马叔度来访的欢迎与美景的珍视。接着,"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写出了词人与友人在西楼赏月的惬意,不计时间流逝。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运用了壮丽的自然景象,比喻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壮志未酬。"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形象地描绘出词人豪情壮志,虽未实现宏大理想,但气势如虹。

下片转而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英雄迟暮的感慨,"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营造出辽阔而寂寥的意境。"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表达了对中原沦陷的深深遗憾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揭示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朝廷决策的拖延。

最后,词人以"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作结,表达对未来的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浇愁,期待未来能有所改变。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壮阔的词作,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放与悲慨。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六)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王孙信/寻芳草.调陈萃叟

有得许多泪。又闲却、许多鸳被。

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

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形式: 词牌: 寻芳草

东坡引

玉纤弹旧怨。还敲绣屏面。清歌目送西风雁。

雁行吹字断。雁行吹字断。夜深拜月,琐窗西畔。

但桂影、空阶满。翠帏自掩无人见。罗衣宽一半。

罗衣宽一半。

形式: 词牌: 东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