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津儿之官丽水

忆我初仕时,不敢望高位。

但得宰一同,便可行己志。

实惠傥及民,死亦有生气。

况复著阴功,子孙将不坠。

胡为人惮之,百计欲求避。

我闻事无难,辞难岂为义。

世路虽多艰,官途须历试。

是用俾吾儿,往当民社寄。

眷言古括州,山水有佳致。

我尚记昔年,尝为郡守贰。

虽无德在人,人亦安平易。

百里闻汝来,想见多忻慰。

要当尽此心,有以塞其意。

诚能使吏民,自此知怀畏。

家家各安居,人人共称治。

纵或罹谤伤,固自有公议。

有如汝所存,俯仰似无愧。

功名馀事耳,何必成与遂。

年来我挂冠,方得闲中味。

无乃逼桑榆,七十仍有二。

知复几何时,得见汝娱侍。

虽幸枕湖山,已辟幽栖地。

有诗谁伴吟,有酒谁同醉。

正欲汝相随,俄然又相离。

会须早归来,日作斑衣戏。

个中有真乐,岂必三旌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在告别家人前往任所的场景中表达自己对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的抒写。诗中的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流露出一种超脱功名利禄的高远情怀。

开篇“忆我初仕时,不敢望高位”透露了作者最初从政时的心境,没有过于追求高位,只希望能够在基层小城镇中施展自己的理念。接着,“但得宰一同,便可行己志”表达了只要能成为一个县的长官,就可以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

“实惠傥及民,死亦有生气”这一句,则充满了悲悯之心,希望即使自己生命终结,也能够留下对百姓有所裨益的事迹。"况复著阴功,子孙将不坠"则是说,做了好事,即使不为人知,也会让后代子孙享受福祉,不至于衰败。

中间几句“胡为人惮之,百计欲求避。我闻事无难,辞难岂为义”表达了一种对功名的淡然和对义理的坚守。"世路虽多艰,官途须历试"则是说尽管人生道路坎坷,但作为一个官员必须经受各种考验。

接下来的“是用俾吾儿,往当民社寄”以及“眷言古括州,山水有佳致”,则是作者对即将到达的任所丽水(今浙江淳安)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在那里为民造福。

接着,“我尚记昔年,尝为郡守贰”回忆起自己曾经作为一名地方官员的经历,尽管没有留下显赫的功绩,但至少让百姓生活得平安无忧。"百里闻汝来,想见多忻慰。要当尽此心,有以塞其意"则是说,当听闻亲人将至时,内心充满了欢喜和期待,希望能够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这份心意。

后面的“诚能使吏民,自此知怀畏”表达了一种理想,即如果真能让官员和百姓都知道畏惧法律的重要性,那么治理将会更加顺畅。"家家各安居,人人共称治"则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

“纵或罹谤伤,固自有公议”意味着即使遭遇非议和伤害,也都会有公正的声音来评判。"有如汝所存,俯仰似无愧"则是在肯定一种品格,即便是受到攻击也能够泰然处之。

“功名馀事耳,何必成与遂”表达了一种超脱功名的态度,而“年来我挂冠,方得闲中味。无乃逼桑榆,七十仍有二”则是在叙述自己近年的生活状态和对未来岁月的期盼。

最后,“知复几何时,得见汝娱侍。虽幸枕湖山,已辟幽栖地。有诗谁伴吟,有酒谁同醉”则是在表达一种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正欲汝相随,俄然又相离。会须早归来,日作斑衣戏”则是说即将与家人分离,但希望早日归来,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

“个中有真乐,岂必三旌贲”结束了全诗,意味着不一定要追求那些外在的荣誉和物质享受,只要内心有真正的快乐就足够了。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送酒与诸葛宰

由来康济属仁人,公更慈仁酷爱民。

闻道忧劳添瘦悴,遣愁聊送瓮头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黄作霖

有志男儿走四方,怜君羁旅岁时长。

数千里外干微禄,三十年馀返故乡。

老著青衫唯可恨,光生白屋亦非常。

时来会有抟风便,莫道穷途便感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朝京赴福清宰

来往看看二十春,开怀情话日相亲。

悬车我已安三径,捧檄君俄向七闽。

肯为浮名随薄俗,但施善政抚疲民。

他时奏最归来处,好访湖山莫厌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董伯玉造朝改秩

之子久言别,今秋忽此来。

访我湖山上,连月相追陪。

和诗动盈轴,举酒必尽罍。

使我增眼明,顿觉忘衰颓。

方将走山谷,乘兴共寻梅。

一笑坐花下,覆此黄金杯。

俄然告我去,遮路挽不回。

匆匆陈祖席,再豁怀抱开。

自古论治道,常患无人才。

如子虽寒素,万口称贤哉。

时运偶未至,半在困尘埃。

从今脱选调,宁复嗟淹回。

会见日千里,腾跃如龙媒。

愿言更努力,圣主方筑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