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赠安节

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

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

十年阅彫谢,白发催衰疾。

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

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

今朝复何幸,见此万里侄。

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

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

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

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一生经历了多少个冬至,仿佛少年时期就在昨天。
那时孝敬父母兄长,祝寿时跪地行礼。
十年过去,岁月流逝,白发催人老去,身体日益衰弱。
展望前程,三位兄长已离去,身后只剩你一个儿子。
近处的朋友被江水阻隔,远方的亲人如同天边一线。
今日何其有幸,见到万里之外的侄儿。
回忆你童年时,天真无邪,笑声哭泣都像梨栗般纯真。
如今你已长大,能有慷慨之志,坚韧不拔如铁石。
你的子孙也将如此,世间纷扰何时能了结。
写完这首诗,我超然物外,老泪却止不住落下。

注释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季的中间。
事父兄:侍奉父母和兄长。
脱膝:跪下磕头。
彫谢:凋零,衰老。
梨栗:形容儿童的天真活泼。
慷慨:大方、有志向。
铁石:比喻坚定不动摇。
世事:世间的事情,指人生经历。
超然:超脱世俗,心境平静。
老泪:老年的眼泪,充满感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冬至日赠安节》,通过对时光流逝和亲情怀念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族情感和超然的人生态度。诗中“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年轻时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之情。而“十年阅彫谢,白发催衰疾”则反映出时间流逝带来的身心变化,显示了岁月对于人的无情打磨。

诗人通过“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描绘了一家大小的场景,既有对兄长的怀念,也有对独生子(或唯一侄儿)的关爱。接下来的“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则形象地表达了与亲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灵上的隔阂。

在最后几句中,“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儿时的温馨回忆,而“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则显示了成长后的坚定意志。随后“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表达了对于家族延续和世间繁杂事务无尽头绪的感慨。

诗末两句“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则是诗人在写作完成后的一种超脱与豁达,以及面对生活变迁时内心的平静和淡定。整首诗通过深情的回忆和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深邃情感和独到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