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圣举过苏次元四首(其三)

苏郎年少时,万象愁雕镌。

应知等儿戏,区区止啼钱。

三生绮语习,一悟心超然。

胡为作解嘲,切切相悲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次韵周圣举过苏次元四首(其三)》。诗中以“苏郎”为对象,通过一系列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苏郎年少时才华横溢,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最终陷入世俗的困境的感慨。

首句“苏郎年少时,万象愁雕镌”,描绘了苏郎年轻时的才华横溢,仿佛能将世间万物都刻印在心中,充满了忧虑与创作的激情。接下来,“应知等儿戏,区区止啼钱”,则指出苏郎可能过于沉浸于这些儿戏般的创作,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物质回报,忽略了艺术的本质和精神追求。

“三生绮语习,一悟心超然”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苏郎在艺术道路上的迷茫与觉醒。他或许习惯了用华丽的辞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最终在一次顿悟中,超越了物质与形式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胡为作解嘲,切切相悲怜”,表达了对苏郎现状的同情与反思。苏郎或许在经历了种种尝试与挫折后,开始用一种自嘲的方式面对自己的处境,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通过对苏郎人生轨迹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才华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洞察。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周圣举过苏次元四首(其四)

吴儿雅多姿,不肯藏白地。

因君更增情,吹雨作春泪。

三年师命留,千日中山醉。

一闻高唐赋,令我有仙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藻蒙叔雅祠部重九日惠花惠酒惠诗继为袁家碣钴鉧潭之游因循不能答再承佳句见寄今用来韵率课一篇参陪杖履之胜幸一笑而去之以覆酱瓿而作纸绞也

秋风入潇湘,千嶂倚天外。

使君挽衰翁,行乐秋色界。

放船下空阔,舒笑凫鹥会。

永怀愚溪人,千载有遗爱。

延缘访遗迹,佳处时击汰。

飞沈各献状,领略在我辈。

匆匆莫能数,颇似慰无赖。

杯行未云半,落日已相对。

归来有酒所,方省欠诗债。

朱轓幸停轸,嘉汝山水最。

金茎峙霄汉,行矣分沆瀣。

何妨共流转,今古同一概。

非君个中人,孰使此中大。

伊余漂泊者,他日名亦在。

一闻款乃声,蓬荜忘湫隘。

形式: 古风

从稚子出前溪

霜敛万壑净,钟鸣空楚山。

夕阳当我沈,风烟迫梅残。

西岭月未上,数峰深作寒。

枝间鸟竞赴,亦复循溪还。

形式: 古风

同张昌时宿高明寺

幽卧不知觉,窗悬寒日初。

矧伊夜来雨,溪声到吾庐。

故人挽我出,忽枉天际书。

跻险敢自休,青山转篮舆。

相逢竹间寺,共撷园中蔬。

残僧谁在亡,奄忽十载馀。

茗果话畴昔,新晴报钟鱼。

东雷亦已鸣,百草苕颖舒。

奈何与之子,齿发日夜疏。

眷此不能发,牵衣更踌蹰。

明朝各回首,世事将焉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