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直归遇雨

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

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

不见红毬上,那论綵索飞。

惟将新赐火,向曙著朝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在寒食节时遥望,春天的游赏已成往事。
连续多日的好风光,却因阴雨半途而返。
再也见不到红色的球在空中飘荡,更别提彩色的绳索飞舞。
只剩下新赐的灯火,伴我迎接破晓,穿上朝服。

注释

寒食:古代节日,清明前一两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违:违背,错过。
直:连续不断。
半朝:半个早晨。
红毬:红色的球,可能指风筝。
綵索:彩色的绳索,也指风筝线。
新赐火:新近得到的赏赐,可能指灯火。
向曙:向着黎明。
朝衣:朝服,官员上朝的衣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春日,诗人在这样的天气中进行春游,但很快就遇到了阴雨,被迫提前返回。诗中的“度”指的是寒食节,这一天不用火煮食物,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习俗。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无奈和惆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顺应自然、享受当下的心境。

“春游事已违”一句,意味着原本计划中的春日游玩已经不能继续进行了。接下来的“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则形象地描绘出天气的突变和诗人被迫早早回家的场景。

“不见红毬上,那论綵索飞”这两句通过对比,将未能如愿进行的春游与无法实现的其他愿望做了一个类比,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而最后,“惟将新赐火,向曙著朝衣”,则是诗人转而关注于即刻的生活,期待着新的阳光和温暖,同时也在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和他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游城南十六首(其十)题韦氏庄

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

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

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答张十一功曹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落叶送陈羽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

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