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拜除自和二首(其一)

窗下孔宾归去来,春随三十六宫开。

虚言徒使燕人泪,实用休争楚国才。

世外此心无芥蒂,海中何物是蓬莱。

漫郎耳顺宜知止,谁敢重尘视草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养浩在山中拜除后,以和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境与感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窗下孔宾归去来”,以孔宾(孔子的学生)的典故,暗示诗人如同孔宾般归隐山林,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接着,“春随三十六宫开”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比作在三十六个宫殿中缓缓展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回归,同时也暗喻诗人内心的复苏与觉醒。

“虚言徒使燕人泪,实用休争楚国才”两句,通过对比燕人与楚国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虚名与实利的反思。燕人因虚言而流泪,楚国则因争夺人才而不安,诗人借此告诫世人,不应为虚名所累,而应注重实际的贡献与价值。

“世外此心无芥蒂,海中何物是蓬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世外之人的心境纯净无瑕,如同海中的蓬莱仙岛,既是理想之地,也是心灵的归宿。

最后,“漫郎耳顺宜知止,谁敢重尘视草台”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自我认知。漫郎(诗人自称)到了耳顺之年,应该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不应再被世俗之事所困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些沉迷于权势与地位的人的讽刺,认为他们不过是草台上的过客,无法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哲学、道德观念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00)

张养浩(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 字:希孟
  • 号:云庄
  • 籍贯:山东济南
  • 生卒年:1269—1329年

相关古诗词

山中拜除自和二首(其二)

文季休歌子夜来,渊明自拆瓮醅开。

举觞月与春挑战,得句人惊天假才。

尚友谁能追北海,寻真吾欲候东莱。

何时晤对安心竟,拂落菱花不用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云庄遣兴自和二首(其一)

中年才过即归閒,好在河汾屋数间。

病里检书多为药,老来忘世不因山。

翠翻平野禾抽颖,锦委深林笋脱斑。

莫恨韶光太相促,若非衰暮讵能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云庄遣兴自和二首(其二)

人云五十未宜閒,我道彭篯亦梦间。

五斗折腰惭作县,一生开口爱谈山。

荒村未暮门先掩,老树才秋叶已斑。

只恐溪翁厌喧聒,隔林遥唤野猿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绰然亭落成自和二首(其一)

地僻门无长者车,身閒不遗子公书。

群山侑坐人堪醉,万事忘怀世自疏。

碧玉滟池新雨后,绿云滃径落花馀。

凭谁唤起濂溪老,听说窗前草不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