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三首(其二)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在深秋时节登上塞山,向南远望马邑州。
投降的敌军向东攻击胡人,勇猛健壮的战士都已离去。
空旷的穹庐荒凉冷落,只有行云在上空飘荡,仿佛带着忧愁。
老弱之人沿路哭泣,只盼望听到战争结束的消息。
邺城中的战事反复无常,死去的人堆积如山丘。
将领们都已经封侯受地,如今又能和谁共商对策呢?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忧虑和对战争苦难的反思之作。诗人站在塞山之巅,远眺马邑州,心中充满了对战事的无奈与哀伤。"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一句透露出战争带来的残酷现实,那些曾经强悍的武士如今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荒凉与悲痛。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中的“穹庐”指的是边塞军营,而“行云愁”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思,那些漂浮在高空的云朵似乎也带着诗人的哀愁。"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一句表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老弱之人沿途哭泣,只希望能够听到停战的消息。

最后两句“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常。"邺中"即是古都之意,这里指的是战乱连绵不绝的地方,死亡的人堆积如同山丘;而“诸将已茅土”则是对那些已经死去将领的哀悼,他们曾经策划军事,如今却成为了尘土,留下的问题是:还有谁能与之商讨大计?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悲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遣兴三首(其三)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

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芳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遣兴五首(其一)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

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遣兴五首(其一)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砂砾。

长林何萧萧,秋草萋更碧。

北里富熏天,高楼夜吹笛。

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

形式: 古风

遣兴五首(其一)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