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紫阁肃阴阴,重门寒意深。
忽看百里雾,来作九秋霖。
洒道先清跸,沾花度禁林。
楯郎方夹陛,雨立湿衣簪。
这首诗描绘了皇宫内遭遇雨水时的景象与氛围。首句“紫阁肃阴阴,重门寒意深”以“紫阁”和“重门”象征皇宫的庄严与神秘,通过“阴阴”和“寒意深”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凉意的环境。接着,“忽看百里雾,来作九秋霖”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远处的雾气比作即将降临的秋雨,形象地展现了雨势的突然与猛烈。
“洒道先清跸,沾花度禁林”则进一步描绘了雨水在皇宫内的具体场景:道路被雨水清洗得更加干净,花木在雨中得到滋润,整个禁苑沉浸在一片清新之中。最后,“楯郎方夹陛,雨立湿衣簪”以“楯郎”(宫殿守卫)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在雨中站立的情景,衣冠尽湿,却依然坚守岗位,体现了皇家侍从的忠诚与敬业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皇宫在雨中的独特风貌,也蕴含了对忠诚与奉献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诗意解读。
不详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秋月澄初霁,退公方掩闺。
稍闻金柝动,坐望玉绳低。
巢鸟喧余湿,庭花落故畦。
羁人惊候变,灯下理寒绨。
暂缀明光草,言从洛下游。
尘沙两河夕,风雨二陵秋。
镜有潘郎鬓,囊无季子裘。
更堪三五夜,独自下西楼。
北望太行山,嵚岑霄汉间。
倚天开迭障,画地作重关。
车向羊肠转,人从鸟道还。
一为苦寒曲,泪下摧心颜。
息马袋丛薄,褰裳涉浅沙。
桃源无俗辙,云谷有人家。
冻壑含朝雨,晴峰聚晚霞。
相期白社里,共听演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