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可哭公安县,沈灾竟四年。
万家何处去,诸赋暂时蠲。
鱼鳖蟠庐墓,舟筒当上田。
更堪闻邑长,岁剩百千缗。
这首诗描绘了郑珍对公安县灾后四年的哀痛之情。首句“可哭公安县”,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受灾之地的深切同情与哀悼。接着,“沈灾竟四年”点明了灾情之严重与时间之漫长。
“万家何处去”一句,以“万家”泛指众多受灾家庭,通过“何处去”这一疑问,展现了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紧接着,“诸赋暂时蠲”则提到了政府为减轻灾民负担而暂时免除赋税的举措,虽是善举,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灾难,这种临时措施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鱼鳖蟠庐墓,舟筒当上田”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灾后景象的荒凉与破坏。鱼鳖在墓庐中游动,象征着自然生态的混乱;舟筒(可能是指船只或木筏)取代了原本耕作的农田,反映了土地的荒废与农民生活的艰难。
最后,“更堪闻邑长,岁剩百千缗”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批评与讽刺。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地方长官却坐拥百千缗的剩余财政资源,这与广大灾民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与不合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灾后社会的苦难与不公,体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不详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松滋前决口,闻尚驻工官。
四载已云久,一堤如此难。
春江宁禁涨,遗户得无殚。
寄语修防吏,盘飧尔固安。
男儿生世间,穷达有命不自由。
黄金便使高北斗,能衣晏子几狐裘。
拂尘下马卸马鞍,举杯自劝歌路难。
路诚难,莫复怪。
故山儿女岂不佳,断雪斫冰君自爱。
一夕复一夕,一朝复一朝。
朝夕递相送,岁尽何必在今宵。
噫乎岁如江上之波,我如中流之石抵荡磨。
来波去浪涉无尽,石行泐矣当奈何。
酒杯融融,吾留六龙。
六龙不留我心苦,夜半高歌泪如雨。
大騩南畔午停舟,小溵东头步写忧。
并路牵衣儿有母,望乡遮眼树无雠。
银幡士女王正月,落日河山古豫州。
孤迥天涯正悽绝,谁家岁盏拥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