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江子之

尽室飘零去上都,试于溱洧卜幽居。

不从刺史求彭泽,敢向君王乞镜湖。

平日甚豪今潦倒,少年最乐晚崎岖。

故人鼎贵甘相绝,别后君须寄一书。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全家流离失所离开上都,尝试在溱洧之地占卜找个隐居之处。
我不打算像陶渊明那样向刺史请求归隐,也不敢向君王乞求镜湖这样的官职。
过去我生活豪放如今却落魄,年轻时最快乐现在却饱受困顿。
老朋友飞黄腾达我甘愿断交,分别后你一定要给我寄封信来。

注释

尽室:全家。
飘零:流离失所。
上都:古代中国的首都。
溱洧:古代两条河名,这里代指隐居地。
刺史:古代地方官员。
彭泽:晋代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此处借指隐居生活。
镜湖:古代湖泊名,后泛指隐居之地。
潦倒:落魄,失意。
崎岖:形容生活艰难或道路不平。
鼎贵:极高的地位。
甘相绝:甘心断绝交往。
一书:一封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留别江子》。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昼夜的离别之情。

"尽室飘零去上都,试于溱洧卜幽居。"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要离开故土,前往遥远的地方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尽室"意指全家老小,而"飘零"则是比喻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上都"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或文化中心。"试于溱洧卜幽居"表达了诗人要在新的环境中寻找一个安静隐蔽的地方定居。

"不从刺史求彭泽,敢向君王乞镜湖。"

这里诗人表明自己不愿意依附权贵,也不想通过官职来获得利益,而是希望得到一处清净之地,如同"乞镜湖"一般的平静与美好。

"平日甚豪今潦倒,少年最乐晚崎岖。"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的内心变化。在年轻的时候,诗人可能曾经意气风发,非常豪迈,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困顿和挫折。"晚崎岖"则是用来形容生活的艰难和崎岖。

"故人鼎贵甘相绝,别后君须寄一书。"

在这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情谊,以及希望即使离别也能保持联络之情。"故人"指的是旧友,而"鼎贵"则是比喻珍贵的友情。"甘相绝"表示愿意接受与朋友之间的分离,"别后君须寄一书"则是希望朋友在分别之后能够写信联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故土和老朋友的情感,以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展现了一个充满情感且内心复杂的画面。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积善堂

我家得姓自卫史,文王之昭钟厥美。

西京御史府大夫,父慈子忠不惜死。

至今墓上无曲棘,颍川岁时虔庙祀。

中原丧乱厌风尘,南渡不及渡辽水。

晚惟道武揽英雄,辽东之晁同兴起。

世封颍川刺济州,子孙婵媛冠剑伟。

唐有贤良如汉初,名动集贤为学士。

是时海内图书家,一晁未议张与李。

忠实文华入本朝,三祖百孙同一体。

中祖颍川袭远封,东祖西祖复于济。

自从决策罢兵来,平进不厌百寮底。

即今门户益衰微,揽古怀今情曷已。

上恩坱圠播无垠,宿莽心存春藿靡。

漳州有母行百龄,疏封钿服明光里。

夫人眼力尚针缕,拜恩不易从稚齿。

初惟夫人有子贤,曰此布濩敢不俾。

何劳梦帝血面论,直以微诚动旒扆。

华堂白发喜更新,即看青袍子高第。

寿斝千场日未央,膝下曾玄扶且倚。

中眷有孙不能鸣,东眷孙文刊烨炜。

形式: 古风

雪效柳子厚

月落鸡声寒,晓色静茅屋。

开门惊不知,夜雪压脩竹。

槎牙生新冰,鳞甲刻溪谷。

皛皛洲渚明,冽冽川原肃。

孤蹲雀不动,沉酣客犹宿。

呼童晨汲归,独漱寒泉玉。

形式: 古风

答韩君表

百年鄠杜家相近,人物凋零我独惊。

但见少陵能继祖,不闻小陆可优兄。

终朝诗赋遒仍郁,老去文章健更成。

敢拟济河轻一战,隐然望已怯长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谢沈次律水枕

沈侯笔力鼎可扛,左手截取吴淞江。

折流来此一尺枕,指麾巨鳄回涛泷。

平生性不好长物,举以遗我嗟无双。

呼儿快取蕲笛簟,扫除尘榻移当窗。

随眠置我丘壑里,始信孙郎真枕水。

我生不出长安城,四十二年尘涴耳。

领君此枕何洒然,睡起醒心如一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