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大年还江南

黄沙吹风暗京国,行子对面不相识。

踯躅难寻故旧欢,终日城南望城北。

忽逢侯生市上来,驻马相携饮百杯。

十年倾倒足怀抱,长沙富贵何有哉。

怒马高车去如驶,五侯七贵今如此。

落拓谁留一布衣,羁栖且共居萧寺。

萧寺论诗昼掩门,每当风雨坐朝昏。

一饭未曾遇知己,何况当年国士恩。

余昨偶从山东来,君今又向山东去。

回首方思泰岱云,别离无那燕台树。

燕台树下泪如线,此行羡子归乡县。

阁上如逢扬子云,道余挟策犹贫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徐釚的《送侯大年还江南》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场景和感慨。首句“黄沙吹风暗京国”,以黄沙蔽日的京城景象渲染出离别的沉重氛围。接下来,“行子对面不相识”写出行人匆匆,连面对面都认不出,表达了离别之痛和世事变迁。“踯躅难寻故旧欢,终日城南望城北”则流露出对旧友情谊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忽逢侯生市上来,驻马相携饮百杯”转而记述与侯生意外重逢的惊喜,短暂的畅饮中倾诉了多年积压的情感。“十年倾倒足怀抱,长沙富贵何有哉”表达了对富贵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怒马高车去如驶,五侯七贵今如此”揭示了权贵阶层的快速更迭,与前文形成对比,凸显出布衣之交的珍贵。“落拓谁留一布衣,羁栖且共居萧寺”写出了两人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寄寓了对友情的坚守。

后半部分,诗人感叹自己与友人命运相似,都在漂泊中寻求知音。“萧寺论诗昼掩门,每当风雨坐朝昏”描绘了两人在萧寺中共同度过的日子,虽然清贫但精神充实。“一饭未曾遇知己,何况当年国士恩”表达了对知己难得的感慨,以及对侯生曾给予的恩情的感激。

最后,诗人以“余昨偶从山东来,君今又向山东去”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回首方思泰岱云,别离无那燕台树”借景抒发离愁,以泰山的雄浑和燕台的树木寄托对友人的思念。结尾处“此行羡子归乡县”表达了对友人回归故乡的羡慕,以及“阁上如逢扬子云,道余挟策犹贫贱”的自嘲,寓意即使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高的人格。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送别友人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8)

徐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鞠庄、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因忤权贵,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南粤,一至中州。游历所至与名流雅士相题咏。康熙皇帝南巡,两次赐御书,诏原官起用,不肯就。卒年七十三

  • 字:电发
  • 号:虹亭
  • 籍贯:吴江(今属江苏苏州)
  • 生卒年:qiú )(1636~1708

相关古诗词

慈仁寺双松歌

我昔曾游泰岱间,秦松汉柏相追攀。

霜皮剥落几千载,雷雨昼黑垂空山。

我今走马慈仁寺,便欲追寻怜好事。

金元遗迹双树存,未知何人始位置。

天鹅驾风正北来,虬龙倒影拂苍苔。

白日沈沈不照地,静闻竽籁犹悲哀。

长安栋梁尽材杰,独尔嶙峋冻欲裂。

惨澹虽遭风雪欺,槎牙不受烟霜折。

吁嗟此松何拳局,岂逐疏顽死岩谷。

安得商山四老翁,长歌与汝《紫芝曲》。

形式: 古风

题方邵村画青藤古坞图

第六桥头花正飞,云居洞口莺乱啼。

晶帘如水展图画,青藤䆗窱蚴蟉垂。

千曲盘拿罥石骨。会稽曾种田水月。

冶湄主人复好奇,烟霞自抱龙蛇窟。

十年结屋恒山巅,青羊白鹤时周旋。

一朝献策挟手板,双凫忽坠西湖边。

薜荔含颦山鬼啸,陶公谢客称同调。

夜月弹琴玉树凉,相羊直欲凌壶峤。

自言此图貌故山,松花落尽藤萝斑。

龙眠妙手今周昉,细皴巨劈摹荆关。

吁嗟方干旧是神仙姿,鸣珂曳组黄金墀。

玉河烟树春如梦,游戏人间称画师。

青藤冶湄好风格,尤喜雄谈兼岸帻。

茑月松阴少闭关,柏台兰省终前席。

我家南州旧草堂,兔葵燕麦俱荒凉。

何当从君乞数行,竟须归种洞庭傍。

形式: 古风

归太仆祠堂歌

千古文章叹薪积,腐迁班掾争辟易。

倔强简傲岂无才,欧柳曾王中绳尺。

百馀年来归震川,遗经自抱荒江边。

琅琊济南互支拄,馀子碌碌纷眼前。

甫里先生是吾师,论文得失寸心知。

披榛逆旅扪遗迹,瓣香遥掷傍人嗤。

此事微茫已十载,瓦砾霜浓犹不改。

黄州学士今最贤,建植华堂发深慨。

雪滩钓叟持相闻,意气难随宿草堙。

请看奇士侯芭识,那可悠悠与俗论。

太息风烟回钜鹿,绝巘茅斋蔽荒竹。

寂寞娄江一片云,年年飞傍太行麓。

形式: 古风

游虎跑泉寺

山路馥幽花,探泉入溪谷。

蓝舆过寺门,石骨乱飞瀑。

跨涧饮列虹,方池浸寒玉。

朱鳞戏碧波,翠藓上斑竹。

绀殿俯冬青,齐奉古天竺。

携樽塔院西,野梅傍山麓。

因想坡公游,葛巾连野服。

引瓷夜月凉,树下《茶经》续。

甘冽赛中泠,七碗驱烦浊。

余亦挂诗瓢,聊步古人躅。

藉此一泓清,鉴彼须眉绿。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