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汤与立父(其一)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

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

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

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世俗长久以来不再争斗,乡间隐居着许多超脱尘世的人。
听说你轻易地离世而去,让我再次感到悲伤,忍不住流泪。
清晨在苕溪边做了一场梦,千年的石壁仿佛也因春天的到来而焕发生机。
人的情感无法抑制,我在南边遥望,对着江滨哭泣。

注释

薄俗:浅薄的世俗。
久不竞:长久不再争斗。
丘园:乡村田园。
逸民:隐居的人。
闻君:听说你。
轻去世:轻易离世。
令我:使我。
重沾巾:再次感到悲伤,泪流不止。
一梦:一场梦。
苕溪晓:清晨的苕溪。
千年石堵:千年的石壁。
春:春天。
人情:人的情感。
不能已:无法抑制。
南望:向南远望。
哭江滨:对着江滨哭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怀念。开篇“薄俗久不竞”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不与世俗争竞的心态,而“丘园多逸民”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随着“闻君轻去世”,诗人的心情突然变得沉重起来。这里的“轻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而“令我重沾巾”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悲痛,似乎每次想起故人,都忍不住要拭泪。

接下来的“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堤春”则通过对历史的回望,来表达自己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感慨。“一梦”意味着时间如同一场梦境般短暂,而“千年石堤春”则是在强调历史的悠久,但即便是如此长远的岁月,也无法留住世事的变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人情不能已”,说明这种怀念之情无法停止。紧接着“南望哭江滨”则是在描绘诗人面向故乡或故人曾经所在的地方,站在江边放声哭泣的情景。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自己孤独与无奈的宣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怀念故人的复杂情感,以及面对生命易逝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哀汤与立父(其二)

一门今七世,谁复似君家。

盛事追公艺,高风映伯华。

板舆方就养,玉树遽兴嗟。

叔子今何在,魂应到马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哀陈夫子(其一)

不见陈夫子,依稀四载馀。

云亡前日信,报葬几时书。

玉轴千篇在,牙签万卷储。

九原应有恨,新第落成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哀陈夫子(其二)

去矣君何速,闻之我重悲。

席尘埋古鼎,书蠹入新诗。

鸿雁嗟安仰,枌揄痛莫追。

木瓜惭未报,临纸涕涟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哀周然明

三荐渠能老一儒,班超投笔好从吾。

功名到手身先死,诗礼传家道不孤。

千里新封从马鬣,百年馀庆萃鹓雏。

西风哀挽桐川上,傥有青刍致奠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