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书怀

谷幽略似百花潭,山水新奇颇尽探。

见客未能酬礼数,逢人强半笑痴憨。

欲将多宝融成塔,聊借群花暂作庵。

晓起急磨锄芋,春来先制采桑篮。

婆娑月底看丛桂,潦倒风前种石楠。

反舌正当逢夏五,众狙不复怒朝三。

香涂刀割身能忍,蘖苦饧甘舌尽谙。

泛水凫珣皆得意,采香蜂蝶未忘贪。

孤寒卒岁能消遣,佛法何人肯荷担。

坐倚琅玕春寂寞,谩言吾道在江南。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联“谷幽略似百花潭,山水新奇颇尽探”以百花潭的美景为喻,展现山中景色之独特与迷人,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充满好奇与热情。颔联“见客未能酬礼数,逢人强半笑痴憨”则揭示了诗人与外界交往时的尴尬与自嘲,虽不善应酬,却以善意与幽默面对。

颈联“欲将多宝融成塔,聊借群花暂作庵”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实践,试图通过物质与精神的融合,构建内心的宁静之所。尾联“晓起急磨锄芋铲,春来先制采桑篮”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忙碌与对农事的重视,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适应。

接下来,“婆娑月底看丛桂,潦倒风前种石楠”描绘了诗人月下赏桂、风中植楠的闲适与坚韧,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力的尊重。“反舌正当逢夏五,众狙不复怒朝三”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观察与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香涂刀割身能忍,蘖苦饧甘舌尽谙”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即使身体承受痛苦,也能从苦涩中品味到甘甜。“泛水凫珣皆得意,采香蜂蝶未忘贪”则以水鸟与昆虫的行为,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欲望的思考,既享受生活之美,也认识到追求的无止境。

最后,“孤寒卒岁能消遣,佛法何人肯荷担”表达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岁月的平静态度,以及对佛法修行的深思与实践的渴望。“坐倚琅玕春寂寞,谩言吾道在江南”则以春天的寂寞与江南的道途,寄托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双重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6)

通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行

闲花历历鸟关关,盘过斜溪更入山。

身到孤峰心亦住,却嫌流水出人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贺九岭晚归

半月足未出,空林叶渐稀。

偶随秋草去,便趁晚云归。

路逼沙穿履,松明影照衣。

行行转山峡,已见竹间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春日焦山阅楞严

一枝悬笠处,三月聚粮时。

日出人初醒,春深燕不知。

细风梳石发,新水扈江篱。

未入空王室,冥然尚有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日润兄过访苕霅之游(其一)

何来拄杖响松扃,左挂椰瓢右澡瓶。

却是故人湖上至,袈裟犹带两山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