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再和堂字二首且云欲谢遣孤月一意祈天用韵为谢(其二)

诗工如沈笔如任,到手篇篇玉应金。

月好岂无搔首梦,日长谁伴撚髭吟。

如今具眼师能几,何处还睛佛可寻。

来往莫嫌贫问讯,也胜空谷听跫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与追求。首句“诗工如沈笔如任”,形象地将诗人的才华比作深思熟虑后的下笔,如同沉稳而任性的表达,暗示了诗人在创作时的专注与独特风格。接着,“到手篇篇玉应金”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作品的珍贵与价值,仿佛每一首诗都是精心雕琢的玉石或黄金,充满了艺术的光芒。

“月好岂无搔首梦,日长谁伴撚髭吟”两句,通过对比月夜的静谧与白天的忙碌,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状态的向往与追求。月夜的宁静给予诗人灵感与梦想,而日间的漫长则需要诗人独自思考与吟咏,体现了创作过程中的孤独与坚持。

“如今具眼师能几,何处还睛佛可寻”则表达了对真正理解与欣赏诗歌之美的知音稀少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身作品价值的自信与期待。最后一句“来往莫嫌贫问讯,也胜空谷听跫音”,则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表明即使在贫困中也能得到朋友的问候,这比在空旷的山谷中听到回声更为珍贵,突显了友情与精神交流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情投入,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桃巷吏部用鄙韵三首(其一)

人间波浪胜扬澜,对镜知公有达观。

晚喜骑驴半山去,早曾立马万人看。

平头八秩身逾健,信手千诗兴未阑。

应笑溪翁耽贝叶,但寻破寺访丰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桃巷吏部用鄙韵三首(其二)

袖疏曾将紫闼排,山今排闼送诗来。

试评藜杖为吹火,何似麻衣共拨灰。

濠上鯈鱼真乐也,山梁雌雉信时哉。

只愁驱上蒲轮去,不许笺天强乞骸。

形式: 七言律诗

和桃巷吏部用鄙韵三首(其三)

老学黔娄已逼真,他年谁解传寒贫。

曾供天老书题目,空守将军醉告身。

山似友于青眼在,世多交绝白头新。

痴儿浪下庞公拜,许作樽前问字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吴司户之任

南州诧说才名早,到手青衫已二毛。

自守冰霜真铁汉,肯淹岁月待珠曹。

遥知玉节将争致,暂掌牙筹莫厌劳。

圣世怜才甄拔易,倚须去著锦宫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