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白兄赋瓶中玉簪

畏景众芳歇,仙葩此夷犹。

冰姿出新沐,娟娟倚清秋。

昨梦今见之,风鬟玉搔头。

谁言闺房秀,高情渺林丘。

碧筵古铜壶,一室香四周。

怀人成独咏,远思徒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所作,名为《同白兄赋瓶中玉簪》。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高雅的画面,以玉簪为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畏景众芳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百花凋零,万物萧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仙葩此夷犹”则以“仙葩”比喻玉簪,虽在衰败的季节,却依然保持其独特的美丽,展现出玉簪不随波逐流,独立于世的品格。

“冰姿出新沐,娟娟倚清秋”进一步描绘了玉簪的形态,其冰清玉洁的姿态如同刚沐浴过的新鲜花朵,静静地倚靠在清冷的秋日里,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玉簪人格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

“昨梦今见之,风鬟玉搔头”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玉簪的深切怀念与向往。梦境中的玉簪仿佛是风中轻舞的发髻,让人不禁想起那温柔而又遥远的记忆。

“谁言闺房秀,高情渺林丘”则揭示了诗人对女性美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美不仅局限于闺房之内的秀美,更在于那超越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高远情怀。这种情怀如同林间小丘,虽不显眼,却能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启示。

最后,“碧筵古铜壶,一室香四周”描绘了一个充满香气的场景,暗示着玉簪的存在不仅局限于瓶中,其香气弥漫在整个空间,象征着美好与高洁的品质能够超越物质的限制,影响周围的一切。

“怀人成独咏,远思徒悠悠”表达了诗人对玉簪的深深思念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尽遐想。在孤独的咏叹中,思绪飘向远方,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玉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女性美以及高远情怀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元好问作为一代文豪的独特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野史亭雨夜感兴

私录关赴告,求野或有取。

秋兔一寸毫,尽力不易举。

衰迟私自惜,忧畏当谁语。

展转天未明,幽窗响疏雨。

形式: 古风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二首(其一)

今古几诗人,扰扰剧毛粟。

吾爱陶与韦,泠然扣冰玉。

大雅久不作,闻韶信忘肉。

求音扣寂寞,一叹动邻屋。

水风清鹤梦,月露洗蝉腹。

白头两遗编,吟唱心自足。

谁为起九原,寒泉荐芳菊。

形式: 古风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二首(其二)

愚轩具诗眼,论文贵天然。

颇怪今时人,雕镌穷岁年。

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

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

天然对雕饰,真膺殊相悬。

乃知时世妆,粉绿徒争妍。

枯淡足自乐,勿为虚名牵。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寄英禅师师时住龙门宝应寺

我本宝应僧,一念堕儒冠。

多生经行地,树老井未眢。

一穷缚两脚,寸步百里难。

空馀中夜梦,浩荡青林端。

故人今何如,念子独轻安。

孤云望不及,冥鸿杳难攀。

前时得君诗,失喜忘朝餐。

想君亦念我,登楼望青山。

山中多诗人,杖屦时往还。

但苦诗作祟,况味同酸寒。

清凉诗最圆,往往似方干。

半年卧床席,疟我疥亦顽。

济甫诗最苦,寸晷不识閒。

倾身营一饱,船上八节滩。

安行诗最工,六马鸣和鸾。

郁郁饥寒忧,惨惨日在颜。

老秦诗最和,平易出深艰。

脱身豺虎丛,白发罹茕鳏。

张侯诗最豪,惊风卷狂澜。

窍繁天和泄,外腴中已乾。

城中崔夫子,老笔郁盘盘。

家无儋石储,气压风骚坛。

我诗有凡骨,欲换无金丹。

呻吟二十年,似欲见一斑。

大笑揶揄生,已复不相宽。

爱君梅花篇,入手如弹丸。

爱君山堂句,深静如幽兰。

诗僧第一代,无愧百年间。

思君复思君,恨不生羽翰。

何时溪上石,清坐两蒲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