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

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

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众多知名学者等待皇帝的召见,才华横溢的人担任石渠阁的官员。
如同莲花法藏般心中领悟深奥佛法,亲手抄写贝叶经文。
楚辞被人们公认超越扬雄和马融,但谁能辨识梵文中的细微差异呢?
老朋友期望你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希望你不要厌倦承明庐的生活。

注释

名儒:著名的学者。
待诏:等待皇帝的召见。
公车:古代入京应试或上书言事的代称。
才子:有才华的人。
为郎:成为郎官。
典石渠:管理石渠阁,汉代皇家图书馆。
莲花法藏:佛教术语,指深奥的佛法。
心悬悟:心中领悟。
贝叶经文:写在贝叶(棕榈叶)上的佛经。
楚词:楚国的诗歌,主要指屈原的作品。
胜扬马:超过扬雄和马融,两位汉代著名文人。
梵字:梵文,古印度文字。
鲁鱼:古代文字错误的代称,因‘鲁’‘鱼’二字相似而得名。
故旧:老朋友。
相望:期待。
三事:古代指宰相一类的重要官职。
愿君:希望您。
莫厌:不要厌倦。
承明庐:汉代侍臣休息的地方,此处代指朝廷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的学识与才华。"名儒待诏满公车",表明他是受到了国家的重用,其学问和才能得到了认可。"才子为郎典石渠",则展现了这位才子的文学修养,他能够担任起重要的文书工作。

接下来的两句"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学和印度文化的研究,还透露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莲花在这里象征着清净之意,而"心悬悟"则表明诗人的领悟力,能够深刻理解这些经典。贝叶经文是指古印度的佛教经典,用贝叶书写,这里的"手自书"说明诗人不仅能够阅读,还能亲手抄录这些经文。

紧接着,"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两句中,"楚词"可能是指古代楚国的音乐或文学,而"共许胜扬马"则可理解为诗人在文学上与古人的对话和超越。"梵字"特指印度文字,而"何人辨鲁鱼"则是一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梵文的精通程度,有如识别水中的鱼一般自然。

最后两句"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故旧"指的是老朋友或过去的交情,而"相望在三事"则是希望与这些故人在文学、佛学和音乐(梵字)这三方面有所交流。"愿君莫厌承明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这种交流能够持续下去。

整首诗通过多重文化元素的穿插,展现了一位文人雅士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知识交流和精神追求的热切愿望。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郑果州相过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

床前磨镜客,树下灌园人。

五马惊穷巷,双童逐老身。

中厨办粗饭,当恕阮家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其一)

功德冠群英,弥纶有大名。

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

就第优遗老,来朝诏不名。

留侯常辟谷,何苦不长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其二)

谋猷为相国,翊戴奉宸舆。

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

齐侯疏土宇,汉室赖图书。

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