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补亡诗·南陔三章》中的一章,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怀念和未能尽孝的遗憾。诗中以个人的行役经历为背景,通过描述自己在南陔(地名,可能象征着故乡或远方)的行程,回忆起过去远行时对父母的思念。他感叹自己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尤其是对于母亲,她倚门期盼儿子归来,而自己却只能在外奔波。
诗中运用了“风木”和“屺”这两个意象,前者常用来比喻父母年老体衰,后者形容没有树木遮蔽的山头,暗示母亲孤独无依。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笋一般包裹在母亲的关爱中,也无法像孩童般得到母亲的呵护。他告诫自己要时刻谨记孝顺父母,提醒自己未能及时奉养的愧疚,希望时光能慢下来,让自己有机会弥补。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深沉的亲情和对孝道的反思,体现了弘历作为帝王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