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州道中

三年戎服行,五岭文玉会。

跻攀上崖磴,厉揭涉潇濑。

十步九崎岖,山水何破碎。

坐令管仲小,自觉伯夷隘。

乃今来中州,万里如一概。

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旆旆。

骅骝出清庙,过都真历块。

历历古战场,俯仰生感慨。

吾常涉重湖,东海际南海。

兹游冠平生,天宇更宏大。

心与太虚际,目空九围内。

男儿不出居,妇人坐帷盖。

反身以自观,须弥纳一芥。

以此处死生,超然万形内。

形式: 古风

翻译

征战了三年,我来到五岭交汇之地。
攀登陡峭崖壁,渡过激流潇湘江水。
每走十步就遇曲折,山水景色如此险峻。
连管仲都显得渺小,我感觉自己比伯夷还狭隘。
如今我来到中原,万里之地如同一体。
登高远望,原野上桑麻茂盛,旗帜飘扬。
骏马从清庙而出,穿越都市,豪迈无比。
古战场历历在目,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我曾遍游大湖,从东海到南海。
这次旅行是我一生中最壮丽的,天地更加辽阔。
我的心与天空相接,目光能容纳九重天。
男子不应终日居于室内,女子应有开阔眼界。
反思自身,如须弥山包容芥子。
以此心态看待生死,超脱万物之外。

注释

戎服:军服, 指征战生活。
五岭:中国南方的五个山脉。
崖磴:悬崖上的石阶。
潇濑:潇湘江的急流。
崎岖:山路不平。
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
伯夷:商朝末年的隐士。
中州:中原地区。
旆旆:形容茂盛或众多。
骅骝:骏马。
帷盖:帷幕和车盖,代指室内。
须弥:古代印度神话中的大山,象征极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穿越重重障碍,最终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如“三年戎服行,五岭文玉会”、“跻攀上崖磴,厉揭涉潇濑”等句,展现了诗人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

“坐令管仲小,自觉伯夷隘”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怀念和自我反省的情感。接着,“乃今来中州,万里如一概”表达了诗人到达中州后,对广阔景致的感受,万里之行,如同一片平坦无碍。

在“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旆旆”之后,诗意转向对历史战场的回顾和感慨,以及对个人生命境遇的思考。最后,“心与太虚际,目空九围内”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胸怀壮阔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历史的回望,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超然物外的哲理。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福安府第二十九

崔嵬扶桑日,阔会沧海潮。

倾都看黄屋,此意竟萧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萧]韵

福安宰相第六十三

纷然丧乱际,反覆归圣朝。

秉钧孰为偶,扶颠永萧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萧]韵

舅第一百四十二

萱草秋已死,岁暮有严霜。

落日渭阳明,涕泪溅我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歌风台

长陵有神气,万岁光如虹。

有时风雪变,魂魄来沛宫。

壮哉游子乡,一览万宇空。

击筑戒复隍,帝业慎所终。

重瞳爱梁父,此情岂不同。

锦衣绚行昼,丈夫何浅中。

缅怀首丘意,自足分雌雄。

尚惜霸心存,慷慨怀勇功。

不见往来事,烹狗与藏弓。

早知致两生,礼乐三代隆。

匹夫事已往,安用责乃翁。

我来汤沐邑,白杨吹悲风。

永言三侯章,隐隐闻儿童。

叶落皆归根,飘零独秋蓬。

登台共悽恻,目送南飞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