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菊

我闻韩魏公,黄花看晚节。

晚而以早名,无乃失其实。

窃谓实辅名,记取花之发。

秋飙扇乍凉,层英齐挺出。

秀色早天成,清香流未歇。

已遍东西园,才到重阳日。

酒兴与诗情,从头说一说。

老圃多秋容,后尘步何术。

盍勿缓须臾,同过九秋月。

花意独不然,幽人抱贞吉。

风雨叹朝朝,岁序惊倏忽。

见几苟不先,鲜能守素质。

况乎傲雪霜,恃此姗姗骨。

树骨于未寒,敖熊且剪灭。

采无栗里陶,餐乏三闾屈。

何必故迟回,虚誉盗高洁。

但经一味凉,足洗三伏热。

芳菲在及时,位置任造物。

并约岭上梅,先报春活泼。

如是称晚香,如是称隐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早菊》由清代诗人许传霈所作,通过对早菊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晚节之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中首先提到韩魏公,以黄花象征其晚节,引出对“晚而以早名”的思考,强调了实际与名声之间的关系。接着,诗人通过“秋飙扇乍凉”、“层英齐挺出”等描绘,展示了早菊在秋风初起时的生机与活力,其秀色与清香在秋天尤为突出,即使在重阳节前就已经遍布东西园,展现出早开的特性。

诗中还提到了酒兴与诗情,暗示了早菊不仅吸引自然界的生物,也激发了人们的情感与创作灵感。老圃的秋容与后尘的步迹,以及邀请一同赏菊的提议,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风雨中的朝朝暮暮与岁月的匆匆流逝,强调了把握当下、坚守本性的重要性。同时,将早菊与陶渊明、屈原等古代文人的形象相联系,表达了对早菊品格的高度赞扬,认为其不仅拥有晚香之美,更体现了隐逸之士的风范。

整首诗通过对早菊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其自然之美,更寓意深远,传递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暮师竹过访偕伍硕甫舟泛西湖纪事集成(其一)湖滨携酒

有客来远方,清晨入我室。

遨游西子湖,此愿如饥渴。

携步到湖滨,孤篷空无设。

山色与湖光,对之叹奇绝。

解意当垆人,助我兴活泼。

遗我酒一壶,不愁秋瑟瑟。

形式: 古风

秋暮师竹过访偕伍硕甫舟泛西湖纪事集成(其二)舟中持螯

秋菊如人瘦,霜螯比肉肥。

既得新越酿,尤爱是团脐。

蟹本无肠物,辱身在涂泥。

今享有心者,俨与樽俎齐。

持来左右手,毕卓是也非。

一波冲鸥鹭,偕至西湖西。

形式: 古风

秋暮师竹过访偕伍硕甫舟泛西湖纪事集成(其三)槛外观鱼

濠上游观乐,游鱼乐何如。

游人亦鱼类,其乐雅相于。

三潭澄秋水,掩映有菰蒲。

朝暾露城郭,波红一角铺。

炎凉到水国,鳞族为之趋。

凭栏忘归去,须知我非鱼。

形式: 古风

秋暮师竹过访偕伍硕甫舟泛西湖纪事集成(其四)寺前放蝠

非虫亦非鸟,蝙蝠状独奇。

又有可奇者,孤眠寺榻西。

谈笑群客至,若不与闻知。

岂病身小弱,我为袖携归。

昏黄出山外,超然忽高飞。

飞鸣出意外,此类犹知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