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通叟琵琶梦

鶗鴂鸣时众芳歇,华堂梦断音容绝。

风惊玉露不成圆,一夜芙蕖泣秋月。

金纹捍面紫檀槽,曾抱花前送酒舠。

庾郎江令费珠璧,小砑红笺挥兔毫。

风流云散令人瘦,忍看曲尘昏锦绶。

楚水悠悠更不西,上天破鉴空依旧。

形式: 古风

翻译

杜鹃啼叫的时节,百花已凋零,华丽的厅堂中,梦境中断,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和容貌。
清风吹过,露珠破碎无法聚成圆满,一夜之间,荷花在秋月下哭泣。
精致的金色纹理装饰的脸盆,紫檀木做的槽,曾用来在花前斟酒的船只。
像庾信和江淹那样才华横溢的人,也曾为她挥洒珍贵的珍珠和美玉,写下深情的诗篇。
风流往事如云般消散,使人憔悴,不忍再看那曾经鲜艳的锦带被岁月侵蚀。
楚水向东流去,不再回头,上天的镜子虽然破碎,但真相依然清晰如旧。

注释

歇:凋零。
华堂:华丽的大厅。
梦断:梦境中断。
玉露:形容露珠。
不成圆:无法聚成圆满。
芙蕖:荷花。
泣:哭泣。
金纹捍面:有金色花纹的脸盆。
紫檀槽:紫檀木做的容器。
庾郎:庾信,文学家。
江令:江淹,文学家。
珠璧:珍珠和美玉。
曲尘:形容陈旧的颜色。
锦绶:锦带。
楚水:泛指南方的水。
破鉴:破碎的镜子。
依旧:依然如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的《和王通叟琵琶梦》,通过对春天花朵凋零、美梦破碎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哀伤。"鶗鴂鸣时众芳歇"以鸟鸣象征春去,"华堂梦断音容绝"则暗示了梦境中的爱人已不在。接下来的"风惊玉露不成圆"和"一夜芙蕖泣秋月"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凄凉氛围,暗示琵琶声如秋夜露珠、月下荷花般哀婉。

诗人接着回忆起往昔欢愉时光,琵琶声曾伴着美酒佳人,"金纹捍面紫檀槽"描绘了琵琶的精致,"庾郎江令费珠璧"则借典故赞美演奏者的技艺高超。然而,美好的回忆只能使人更加消瘦,"风流云散令人瘦"表达离别后的落寞。

"忍看曲尘昏锦绶"中,"曲尘"喻指琵琶弦上的尘埃,"锦绶"象征富贵,这里暗指昔日繁华不再。最后,诗人感叹时光流逝,"楚水悠悠更不西",意味着无法挽留,而"上天破鉴空依旧"则寓言世事如镜,变迁无常,但心中的记忆永恒。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琵琶为媒介,抒发了对人事变迁、美好易逝的感慨,情感深沉,语言优美。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和东坡红鞓带

君不见相如容貌穷不枯,卓氏耻之分百奴。

一朝奉指使筇笮,驷马赤车从万夫。

仲元君平更高妙,寄食耕卜霜眉须。

两川人物古不乏,数子风流今可无。

参军少年饱经术,期作侍中司御壶。

老披青衫更矍铄,上马不用儿孙扶。

一朝忽解印绶去,耻将诗礼攘裙襦。

悬知百年事已定,却笑列仙形甚臞。

东阡北陌西风入,瑞草桥边人叫呼。

想见红围照白发,颓然醉卧文君垆。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

淮海破冬仲,雪霜滋不平。

菱荷枯折尽,积水寒更清。

辍棹得佳观,湖天绕朱甍。

信美无与娱,浊醪聊自倾。

北眺桑梓国,悠然白云生。

南望古邗沟,沧波带芜城。

村墟翳茅竹,孤烟起晨烹。

檐间鸟声落,客子念当行。

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何时复来游,春风发鲜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显之长老

禅子观因缘,寸晷无复馀。

讲人治经论,艾夜犹未除。

冷风奏哀松,寒月挂碧虚。

此意了不谕,悲哉同翳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和虚飘飘

虚飘飘,虚飘飘。风寒飘絮浪,春暖履冰桥。

势缓霜垂霰,声乾叶下条。

雨中沤点没流水,风里綵云铺远霄。

虚飘飘,比时光影犹坚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