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五首(其二)

淡日帘栊,嫩寒庭院,深情问有谁知。

宿酲初解,缃缬上花枝。

约略靓妆人影,点春涡、半晕燕支。

朱门侧、栏干倚遍,无地寄相思。

芳期今又过,猩屏掩恨,茸帕缄诗。

正红窗睡重,燕子归迟。

斜搭秋千画索,傍花阴、闲袅游丝。

黄昏近,茜纱银烛,更是恼人时。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满庭芳》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深闺女子独处的凄美画面。开篇“淡日帘栊,嫩寒庭院”,以淡雅的日光和微寒的庭院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深情问有谁知”一句,直接点明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她的情感无人能懂,只能默默自问。

“宿酲初解,缃缬上花枝”写出了女子从酒醉中清醒,看到花枝上的缃缬(一种丝绸),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但这份生机并未给她带来喜悦,反而更添了几分愁绪。接下来,“约略靓妆人影,点春涡、半晕燕支”描绘了女子精心打扮的身影,以及她脸上淡淡的脂粉痕迹,既表现了她的美丽,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哀愁。

“朱门侧、栏干倚遍,无地寄相思”则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孤独与无奈,她在朱红色的大门一侧,倚着栏杆,四处张望,却找不到可以寄托思念的对象。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爱情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芳期今又过,猩屏掩恨,茸帕缄诗”中的“芳期”指的是美好的时光或期待的爱情,如今已逝去,女子只能通过猩红色的屏风来掩饰心中的遗憾,用柔软的布帕封存着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正红窗睡重,燕子归迟”描绘了女子在红窗下沉睡,而燕子迟迟未归的情景,既象征着女子内心的空虚与等待,也暗含了对爱情回归的期盼。

最后,“斜搭秋千画索,傍花阴、闲袅游丝”通过描绘女子在花荫下悠闲地荡秋千,以及随风飘动的游丝,展现了她试图在自然中寻找慰藉,但内心依旧难以平静的状态。

“黄昏近,茜纱银烛,更是恼人时”则将场景推向黄昏,此时的女子身边只有茜纱窗帘和银色的蜡烛相伴,这更加衬托出她内心的孤寂与烦恼。

整体来看,这首《满庭芳》通过对女子内心情感细腻而深刻的描绘,展现了清代闺阁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思念与无奈,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五首(其三)

风漾游丝,雨晴芳草,联骑重款禅关。

碧桃才过,红绽海棠鲜。

犹有丁香似雪,斜阳外、占尽春妍。

经行遍、廊空人寂,雏鹊斗花前。

萧然僧几个,垂帘扫地,静炷炉烟。

且访钟林下,选石云边。

难得江南吟客,松风里、来听茶煎。

还相约,绿阴如幄,清簟枕书眠。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五首(其四)

新月当帘,微风生树,绣勒同逐香车。

韩潭西去,灯影记苏家。

难得蓬瀛俊侣,商量到、银勺红牙。

偏容我、坐头白发,移近一枝花。

周遮屏镜侧,分飘罗袂,小叠蛮韡。

更掩扇清歌,娇倚窗纱。

笛里分明旧恨,潇湘水、不到天涯。

空赢得,青衫老泪,重与洒琵琶。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五首(其五)

花醒馀寒,柳苏丝雨,闰春留作重三。

倦游词客,芳序恨长淹。

为约薇壶俊侣,凤城畔、闲趁珂骖。

轻阴里、朱墙一抹,松影转幢南。

那堪思往事,廿年再禊,曾款精蓝。

问咸丰朝士,几共言谈。

惆怅僧贫树老,一株雪、犹照春衫。

凭高望,斜阳燕麦,无恙是晴岚。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临江仙十二首(其一)

一枕宿酲莺唤觉,起来扶病闲行。

游丝栏外午风轻。罗衫人影薄,偏傍小桃明。

三十馀年如梦里,春来春去多情。

夕阳又傍短墙阴。隔墙花缺处,微有卷帘声。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