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胡歌七首(其一)

我往化胡时,头载通天威。

金紫照虚空,燄燄有光晖。

胡王心懭戾,不尊我为师。

吾作变通力,要之出神威。

麾月使东走,须弥而西颓。

足踏乾川桥,日月左右回。

天地昼暗昏,星辰牙差驰。

众灾竞地起,良医绝不知。

胡王心怖怕,叉手向吾啼。

作大慈悲教,化之渐微微。

落簪去一食,右肩不著衣。

男曰忧婆塞,女曰忧婆夷。

化胡今宾服,游神于紫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化身为胡人以传播佛法的故事。诗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超自然的力量,展现了修行者对佛法的坚定信仰以及对众生的慈悲之心。

"我往化胡时,头载通天威。金紫照虚空,燄燄有光晖。" 开篇即展现修行者的非凡气度与力量,头戴通天之威,金色与紫色光芒照亮虚空,闪耀着耀眼的光辉。这不仅体现了修行者的高深境界,也预示了他将要展开的非凡行动。

"胡王心懭戾,不尊我为师。吾作变通力,要之出神威。麾月使东走,须弥而西颓。" 描述了修行者面对胡王的不敬,展现出超凡的神通力,指挥月亮向东移动,让须弥山向西倾倒。这种力量的展现,不仅是对胡王的警示,也是对佛法权威的彰显。

"足踏乾川桥,日月左右回。天地昼暗昏,星辰牙差驰。" 进一步展示了修行者的神通广大,能够踏过乾川之桥,使日月旋转,天地间一片昏暗,星辰乱飞。这些景象既夸张又富有诗意,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震撼力。

"众灾竞地起,良医绝不知。胡王心怖怕,叉手向吾啼。作大慈悲教,化之渐微微。落簪去一食,右肩不著衣。男曰忧婆塞,女曰忧婆夷。" 描绘了修行者面对灾难时的慈悲行为,通过教导和示范,逐渐改变胡王及其臣民的心念。最终,胡王及众人被感化,修行者以身作则,展示出舍身取义的精神,男信徒称为忧婆塞,女信徒称为忧婆夷。

"化胡今宾服,游神于紫微。" 最后,修行者成功化胡,引导胡王及其民众归顺佛法,自己则在紫微星宫中自由游荡,象征着修行的圆满与成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化胡传法的神奇故事,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慈悲精神的颂扬。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化胡歌七首(其二)

我在舍卫时。约敕瞿昙身。汝共摩诃萨。

赍经教东秦。历落神州界。迫至东海间。

广宣至尊法。教授聋俗人。与子威神法。

化道满千年。年终时当还。慎莫恋中秦。

致令天气怒。太上踏地瞋。寺庙崩倒澌。

龙王舐经文。八万四千弟子。一时受大缘。

轮转五道头。万元一升仙。吾子三天上。

悯子泪流连。念子出行道。不能却死缘。

不能陵虚空。束身入黄泉。天门地户塞。

一去不能还。虽得存禋嗣。使子常塞心。

逆天违地理。灾考加子身。神能易生死。

由子行不真。三十六天道。终卒归无形。

我身西化时。登上华狱山。举目看昆仑。

须弥了了悬。矫翼履清虚。倏忽到西天。

但见西王母。严驾欲东旋。玉女数万千。

姿容甚丽妍。天姿绝端严。齐执皇灵书。

诵读仙圣经。养我同时姝。将我入天庭。

皇老东向坐。身体皦然明。授我仙圣道。

接度天下贤。

形式: 古风

化胡歌七首(其三)

我昔西化时。登上华狱山。北向视玄冥。

秦川荡然平。汉少杂类多。不信至真言。

吾后千馀年。白骨如丘山。尸骸路草野。

流血成洪渊。不忍见子苦。故作大秦吟。

哀叹二十颂。以示通中贤。见机降时世。

不值苦以辛。

形式: 古风

化胡歌七首(其四)

我昔化胡时,西登太白山。

修身岩石里,四向集诸仙。

玉女檐浆酪,仙人歌玉文。

天龙翼从后,白虎口驰刚。

玄武负钟鼓,朱雀持幢幡。

化胡成佛道,丈六金刚身。

时与决口教,后当存经文。

吾升九天后,克木作吾身。

形式: 古风

化胡歌七首(其五)

我昔离周时,西化向罽宾。

路由函关去,会见尹喜身。

尹喜通窈冥,候天见紫云。

知吾当西过,沐浴齐戒身。

日夜立香火,约敕守门人。

执简迎谒请,延我入皇庭。

叩搏亦无数,求欲从我身。

道取人诚信,三日口不言。

吾知喜心至,遗喜五千文。

欲得求长生,读之易精神。

将喜入西域,迁喜为真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