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谢蜀王赐果十首》中的第八首。通过“利欲颓波挽不回”这句,诗人描绘了在利益与欲望的洪流中,人们难以自拔的现实,形象地揭示了人性在诱惑面前的脆弱。接着,“几人沉溺坏灵台”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指出许多人因此迷失自我,损害了心灵的纯净。
“要明圣道无穷意”表达了对圣人之道的追求和向往,认为理解并实践圣人的教诲能够指引人们走出迷途,找到正确的方向。“须仗贤王不世才”则寄托了对杰出领导者或贤能君主的期待,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凭借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引领社会走向正轨,恢复道德与秩序。
整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问题,如道德沦丧、权力腐败等,并寄寓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渴望以及对道德领袖的呼唤。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方孝孺展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对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